闻君诵诗满三百,十年茖魄常自惜。书生只是数多奇,俗子空嘲玄尚白。
那能环堵事穷愁,乘兴飘然赋远游。荆溪山水清且美,屡月贪欢犹未休。
荆溪茂宰君妻弟,思君不谓君能至。山坳水曲日追随,相对浑忘乡土异。
君不见荆人刖足售良玉,好丑由来随世俗。期君此亵十扬眉,一战能亡三败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下面是对每一行的具体分析,包括诗句、译文、注释和赏析:
第一句:闻君诵诗满三百,十年矻(kù)魄常自惜。
- 诗句释义:听说你读诗已经达到了三百遍,这使我感叹自己已经浪费了十年光阴。
- 译文:听说你读了三百遍,这让我感到自己的时间已经白白流逝。
- 注释:闻君诵诗,听到你读书的声音;满三百,指读书的次数;矻(kù),形容时间长久,也用来形容勤奋学习。
- 赏析:诗人通过听闻别人的诵读之声来表达对自身学习的反思,同时也透露出对知识渴望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第二句:书生只是数多奇,俗子空嘲玄尚白。
- 诗句释义:读书人往往有很多奇特的想法,普通人却嘲笑那些看似高深的道理。
- 译文:读书人常常有着很多新奇的想法,而普通人则只会嘲笑看似高深的道理。
- 注释:书生,指读书人;数多奇,指想法独特;俗子,普通百姓;空嘲,无端嘲笑;玄尚白,指追求表面的形式或表象。
- 赏析:这里反映了社会对知识的理解和评价的差异,读书人的独到见解被看作是新奇和有价值的,而被世俗观念所不理解。
第三句:那能环堵事穷愁,乘兴飘然赋远游。
- 诗句释义:怎能因为家中贫困就困守在四面墙内,我乘兴而去,去远方寻求我的志向。
- 译文:怎么能因为家里贫穷就困守在四面墙内,我乘着兴致,飘然而去,去追寻远大的志向。
- 注释:环堵,四面墙壁的居所;穷愁,贫穷和忧愁;赋远游,指远走他乡,去实现更大的志向。
- 赏析:表达了诗人不甘于现状,渴望离开家乡,追求更高理想的积极态度。
第四句:荆溪山水清且美,屡月贪欢犹未休。
- 诗句释义:荆溪的山水既清澈又美丽,我在这里度过了好几个月,仍然没有停止我的游览。
- 译文:荆溪的山水既清新又美丽,我在这里流连忘返,已经过了好几个月,还没有结束我的旅行。
- 注释:荆溪,即今荆门市一带,古代以出产玉器闻名;清且美,指水质清澈美好。
- 赏析:描绘了荆溪山水的美,以及作者在此停留的时间之长,反映出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留恋。
接下来是最后两句:
第五句:荆溪茂宰君妻弟,思君不谓君能至。
- 诗句释义:荆溪的一位贤明的县宰是我的妻子的弟弟,思念你却没有预料到你能够到来。
- 译文:荆溪的一位贤明的县宰是我妻子的弟弟,思念你却没有预料到你能够到来。
- 注释:荆溪,即今荆门市一带;茂宰,即贤明的县宰;妻弟,指妻子的弟弟。
- 赏析:表达了对这位县宰的尊敬和对妻子弟弟的思念之情。
第六句:山坳水曲日追随,相对浑忘乡土异。
- 诗句释义:山坳水曲中日日夜夜地追随,相对之间竟忘记了故乡的面貌。
- 译文:在山坳水曲的地方我日夜追随,相对之间竟忘记了故乡的面貌。
- 注释:山坳,指山间低凹处;水曲,水流曲折之处。
- 赏析:描绘了诗人在山水间的行走和思考,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迷恋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第七句:君不见荆人刖足售良玉,好丑由来随世俗。
- 诗句释义:你难道没见过荆州的人因为失去双脚而卖掉自己的脚上的好玉吗?好和丑本来就是随着世俗的标准而变化的。
- 译文:你难道没有见过荆州人因为失去了双脚而卖掉了自己的好玉吗?好和丑本来就随着世俗的标准而变化。
- 注释:荆人,荆州人;刖足,失去双脚;售良玉,卖掉好玉;好丑,好的和坏的;由来,本来如此;随,听从;世俗,世俗的标准。
- 赏析:这是一首寓言诗,通过对比的方式揭示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扭曲。
第八句:期君此亵十扬眉,一战能亡三败辱。
- 诗句释义:希望你在这次较量中能够扬眉吐气,一次战斗就能消除三次耻辱。
- 译文:希望您能够在这次较量中得到提升,一次胜利可以消除之前的失败。
- 注释:期,期望;亵十扬眉,指扬眉吐气;一战胜,指一次成功;三败辱,指多次失败。
- 赏析: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或对手的期望,希望他们在竞争中取得胜利,摆脱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