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苍山,十九峰,峰峰巧削玉芙蓉,炎天赤日雪不融。
峰顶涌出十九泉,一峰一泉相萦缠,流到峰前共一川。
雪花乱落绿波里,迭岛连洲镜中起,是为巨海名西洱。
蒙舍当年控百蛮,山水中间凿两关,一夫守此百不攀。
圣代垂裳九夷附,此地千秋罢烽戍,洱海行人日夜渡。
剪除蓬藋疏街衢,歌钟绮衣盈路隅,昔日不毛今雄都。
山中鸡犬散不取,山下乌蛮种禾黍,况乃儒风似邹鲁。
纷纷犀象走王庭,怪石亦具山水形,尽辇中州作画屏。
羡君结庐山之窟,窗里诸峰互出没,夜夜读书常映雪。
十年簪笏系朝班,位高官要身不闲,惟有清梦到故山。
余亦平生好奇者,一说名山心若洒,何时与君共坐雪峰下。

【注释】

点苍山:即大理山,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十九峰:山有九十九峰。芙蓉:荷花。一峰一泉相萦缠:一山有一泉,一泉绕一山。绿波:指洱海。迭岛连洲:湖中有岛屿,陆地相连。为巨海名西洱:洱海是大河大海。蒙舍:古国名,在今云南大理地区。百蛮:泛指南方各民族。垂裳九夷附:垂衣拱手,表示不干涉政事,让各民族归附,使天下太平。罢烽戍:撤除边防,停止战争。蓬藋:野草。剪除蓬藋疏街衢:清除道路两旁的野草。绮衣:彩色丝织的衣服。昔日:过去的日子。雄都:繁华热闹的地方。儒风:古代儒家文化。邹鲁:春秋时期孔子的故乡曲阜,鲁国的别称。犀象:大象和犀牛,都是珍贵动物。王庭:帝王的庭院,这里比喻朝廷。怪石亦具山水形:奇形怪状的石头也有山水之形。辇:运载。中州:中原地区。作画屏:当作屏风。羡慕君结庐山之窟:羡慕你建了一座隐居山林的小屋。羡,同“羡”,羡慕的意思。结庐山之窟,意指隐居。窗里诸峰互出没:窗外山峰时隐时现。窗,指洞窗。

【译文】

点苍山十九峰高耸入云,峰顶涌出泉水,像十九个珠帘悬挂在空中。流到峰前汇成一条河流。雪花纷纷扬扬落在洱海上,湖水中倒映着叠起的岛屿,这就是著名的洱海。当年蒙舍国控制着南诏、大理等九个部落,山水之间开凿了两道关口,一夫守关,百蛮不侵。圣明时代,天下太平,不再用烽火报警,洱海岸边的人们日夜赶路。清除野草和杂草,修整街道小巷,五彩丝绸的衣服布满街头巷尾,昔日荒凉的土地如今成为一片繁华之地。山中鸡犬散去,山下的乌蛮人种上禾黍,何况还有儒家文化的影响。犀象等珍奇异兽也来到朝廷。奇形怪状的石头也具有山水之形,被运往京城作为壁画。羡慕你建了一座隐居山林的小屋,窗里山峰时隐时现。夜晚读书常常照见雪光。十年时间,你身居高位而官位很高,但你并不贪恋官场。只有那清冷的梦境回到了你故乡的山中。我也是一个喜欢探究名山的人,每当看到名山美景,心中就会洒满欢喜。何时能和你一同坐在雪峰下呢!

【赏析】

《点苍山歌赠雪屏赵考功》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借对大理山景的描绘赞美赵考功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精神境界,并借此表达了自己渴望归隐的愿望。

此诗以点苍山为中心展开全篇,通过对点苍山景色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情感。首联写点苍山十九峰高耸入云的景象。接着,以瀑布为例来写山顶泉水源源不断的情景,以此表现山势之雄伟。颔联写泉水从山顶流向山下,形成一条清澈的溪流。颈联写洱海中飘落的雪花与湖中的岛屿相映成趣。此诗通过描绘点苍山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赵考功的敬意和对归隐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同时,诗歌语言清新自然,富有音乐性。整首诗既展示了点苍山的美丽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对赵考功的敬仰之情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