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江南一水分,尺书无计寄殷勤。
芜城草色愁中远,扬子涛声梦里闻。
二十四桥孤嶂月,五千里路万山云。
相思何处堪惆怅,几树璚花对夕曛。

【注】1. 芜城:今江苏南京。2. 璚花(zī hóng):又名杜鹃,一种灌木。

【赏析】

诗题中的“无从”二字,表明诗人与陆无从之间已无联系,故有此诗。全诗抒发了作者的孤寂之情和思念友人之苦。

首联以“江北江南一水分”开其先。诗人身处江南,想到江北友人也正处同一水系中,便生出寄书问候之意。然而“尺书”却难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殷切情感。“尺书”,即尺幅书信。古人常以尺为长度单位,因此用尺来比喻书信。

颔联写诗人因友人不在而感到的孤独寂寞。诗人看到芜城春草萋萋,心中愁绪更浓;听到扬子江上涛声阵阵,更觉心旷神怡。这两句将自然景色和人物感情巧妙地结合起来。诗人用“草色”“扬子涛声”作为意象,既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又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颈联则写诗人在想象中与友人共赏二十四桥月色的情景。诗人看到二十五、六两桥的月色最明,而五桥月色最清,所以觉得“孤嶂月”更加动人。同时,诗人还想象着与友人一起欣赏五桥月色,共同度过一个浪漫的晚上。这一联通过想象和联想,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能力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尾联则写诗人在想象中与友人共赏夕阳下的美丽景色的情景。诗人看到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山上,形成一片金黄的景象,而山上的云彩也仿佛变成了千千万万的花朵。诗人想象着与友人一起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共度一个浪漫的时光。这一联通过想象和联想,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还将自己的相思之情融入其中,使整首诗更加具有感染力。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诗人善于运用想象和联想,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富有艺术魅力。同时,诗人还注重运用各种意象和修辞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巧妙结合,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此外,诗歌还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审美特征,如意境、韵味等,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