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不回照,颓波无西流。
人生处世间,倏忽如蜉蝣。
百年伤局促,其忧乃千秋。
一朝时命尽,悲风起松楸。
累累丘土中,谁辨王与侯。
贵亦不必喜,贱亦不必忧。
圣贤多微言,达者聃与周。
斗酒相娱乐,虚名安足谋。

解析

诗句释义

  1. 落日不回照:“落日”通常指太阳落山的时刻,“不回照”意味着太阳落下后不再反射光芒,即太阳已经消失,没有再回来照耀。此句表达了一天的结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性。
  2. 颓波无西流:这里“颓波”指的是波涛,“无西流”则是指波涛向西流去的方向已经停止。整句话形象地描绘了江河或海洋中水流的动向,象征着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的变化。
  3. 人生处世间:这里的“处世间”指的是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整句强调了人类生活的短暂和无常,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要虚度光阴。
  4. 倏忽如蜉蝣:这里的“倏忽”表示瞬间或短暂的时间,而“蜉蝣”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昆虫,体小寿命短。这句比喻人生如蜉蝣般短暂,强调生命的短暂和脆弱。
  5. 百年伤局促:这里的“百年”指的是人的一生,“局促”则形容人生在世的束缚感。整句表达了对人生短暂、束缚和痛苦的感慨。
  6. 其忧乃千秋:这里的“忧”指的是忧虑或痛苦,“千秋”则是很久很久的意思。这句表达的是人生的忧虑可能持续很长时间,与前一句形成呼应,强调了人生的苦难和不易。
  7. 一朝时命尽:这里的“一朝”指的是某一天,“时命尽”则是指生命终结的时刻到来。整句描述的是生命的终结,是对死亡的一种自然接受和准备。
  8. 悲风起松楸:这里的“悲风”指的是悲伤的风,“松楸”则是两种树木,分别代表着松树和楸树。这句通过松树楸树的形象,传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怀念之情。
  9. 累累丘土中:这里的“累累”表示堆积的样子,“丘土”指的是低矮的土地或坟墓。整句表达了对逝者坟墓中堆积的尘土的感慨,以及对死者的尊重和思念。
  10. 谁辨王与侯:这里的“王”和“侯”都是古代的封建社会里的统治者或贵族的尊称。这句表达了对于权力和地位的质疑,认为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这些外在的东西,而是内心的修养和智慧。
  11. 贵亦不必喜,贱亦不必忧: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即使身处高位也不一定快乐,即使身处低位也不一定忧伤。这是一种对名利看淡的态度,也是一种对生活的理解。
  12. 圣贤多微言:这里的“圣贤”指的是有道德学问的人,“微言”则是精深微妙的语言或道理。这句表达了对历史上圣贤的言论的推崇和敬仰,认为他们的话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
  13. 达者聃与周:这里的“达者”指的是见识深远的人,而“聃”和“周”则分别是老子(庄子)的名字。两句合在一起,表达了对于两位古代哲学家老子和庄子的敬仰和崇拜,认为他们的思想深刻而富有哲理。
  14. 斗酒相娱乐:这里的“斗酒”指的是少量的美酒,“相娱乐”则是一起喝酒作乐。这句表达了在欢乐中度过美好时光的愿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快乐的珍视。
  15. 虚名安足谋:这里的“虚名”指的是空洞无实的名声或荣誉,“安足谋”则是不值得谋取的意思。这句表达了对于名利的追求应该有所节制,不应该过度追求虚名,而应注重实际的生活和追求。

译文

落日已不再反射光芒,波涛也无向西的流向。人生存在于这个世界,像蜉蝣般瞬间消逝。百年间感到束缚,忧虑却能延续千秋。生命的终点来临时,悲伤便开始在松楸之间蔓延。那些被埋没在土地上的人,谁能辨识出他们的尊贵与卑贱?即使身居高位也不必高兴,即便身处低谷也不必忧伤。历史上的圣贤都留下了精妙的言论,真正通达的人如老庄般超脱。我们可以一同举杯畅饮,享受这份难得的欢聚。然而,那些虚名又怎能真正满足我们的欲望呢?

赏析

这首诗以拟古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命运和宇宙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比落日、波涛等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短暂的感慨;通过生死、荣辱等话题,探讨了人生的真谛和价值;最后通过饮酒和名利的话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独特见解。整体上,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