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爱溪还爱云,去年走谒武夷君。
九曲溪流太清泚,千峰云气何氤氲。
幔亭得预曾孙宴,归带白云千万片。
天风倏忽下蓬瀛,吹散长空成组练。
漫士何年写此图,一溪云气长模糊。
恍疑接笋峰前见,还记天游顶上居。
一别溪头峰六六,经年不举看云目。
愿学宗生作卧游,画图一见心能足。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题高漫士晚阁溪云图》。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1-2句:主人爱溪还爱云,去年走谒武夷君。
注释:主人对溪水的喜爱超过了对云彩的喜爱,他去年曾经到武夷山拜见那里的君王。
赏析:首句中的“主人”指的是作者自己,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第二句则描绘了去年去武夷山时的情景,展现了他对于当地文化和自然的敬意。
第3-4句:九曲溪流太清泚,千峰云气何氤氲。
注释:九曲溪的水流清澈透明,而千峰上的云雾缭绕,充满了浓厚的灵气。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九曲溪水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色清新脱俗之美的感受。同时,通过描述千峰上的云气,表达了对自然界神秘莫测、变幻莫测之美的赞美。
第5-6句:幔亭得预曾孙宴,归带白云千万片。
注释:在幔亭宴会上能够有幸参加曾孙们举行的宴会,而且带回了一片片白云作为纪念。
赏析:这句话展现了作者与武夷山的渊源关系,也体现了他在武夷山所感受到的亲切和荣耀。同时,通过对白云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视。
第7-8句:天风倏忽下蓬瀛,吹散长空成组练。
注释:天空中的狂风突然吹拂下来,瞬间将长空吹散如同织成了一幅白色的绸缎。
赏析:这里描绘了一幅壮观的自然景象,通过“倏忽”一词,强调了风的力量之大和速度快之快。这种描绘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狂风肆虐的场景之中。
第9-10句:漫士何年写此图,一溪云气长模糊。
注释:高漫士不知何时绘制了这幅画,画中的溪云之气总是显得有些模糊不清。
赏析:这两句反映了作者对画作的感慨和评价,既表达了对高漫士技艺的赞赏,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无法完全捕捉表达的无奈。这种情感的表达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第11-12句:恍疑接笋峰前见,还记天游顶上居。
注释:恍惚间似乎在接笋峰前看到了它,还记得曾经在那天游顶居住过。
赏析:这里的“接笋峰”和“天游顶”都是武夷山中著名的风景点,作者在此表达了对那些地方的向往和留恋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这些景致的熟悉程度。
第13-14句:一别溪头峰六六,经年不举看云目。
注释:自从分别后,我已经有六年未曾抬头看过那山峰了。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因距离而产生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变化。
第15-16句:愿学宗生作卧游,画图一见心能足。
注释:我希望能够学习那位宗生大师的技巧,通过观看他的画作就能够满足我对美景的渴望。
赏析:最后一句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表达了作者对绘画艺术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这也反映出作者希望通过艺术来丰富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