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锦蒸霞。朱实清华。一丸寒玉裹红纱。万颗累累闽海上,不数三巴。
西域枉乘槎。马乳休夸。剖开琼液碎丹砂。异品即今谁第一,犹说江家。
荔枝浪淘沙
高树锦蒸霞。朱实清华。一丸寒玉裹红纱。万颗累累闽海上,不数三巴。
西域枉乘槎。马乳休夸。剖开琼液碎丹砂。异品即今谁第一,犹说江家。
注释:
荔枝浪淘沙:浪淘沙是一种曲调名,属于宋词的一种。
高树锦蒸霞:高大的树木上覆盖着红色的花朵。
朱实清华:红色的果实色泽鲜艳。
一丸寒玉裹红纱:一颗荔枝就像一块寒冷的玉石,包裹在红色的纱布之中。
万颗累累闽海上:无数的荔枝像珍珠一样在海边堆积。
不数三巴:《诗经》中“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中的“兴师”是指出征,“与子”是与某人同行。这里用来比喻荔枝的甜美可口。
西域枉乘槎:西域指的是古代对新疆地区的称呼。枉乘槎指徒劳地乘坐船。
马乳休夸:不要炫耀马奶的美味。
剖开琼液碎丹砂:剖开荔枝时可以看到晶莹剔透的果肉,就像是珍贵的珍珠或玛瑙。
异品即今谁第一:不同种类的水果中,哪种是最好吃的呢?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口味都不同。
犹说江家:仍然有人喜欢江家的荔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荔枝的美丽和诱人的风味。首句“高树锦蒸霞”形容荔枝树高大挺拔,树上挂满了像红色锦缎一样的荔枝花。第二句“朱实清华”则是说这些红色的果实色彩鲜艳,如同一个美丽的女子。第三句“一丸寒玉裹红纱”形象地描述了荔枝的外观,像是一块冷玉包裹着红色纱布,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接下来的“万颗累累闽海上”则描绘了满山遍野的荔枝,如同珍珠般堆积在海边,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荔枝的喜爱之情,认为它的味道无与伦比,即使经过长途跋涉也值得品尝,同时也有人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口味,所以无法比较出哪一种最好吃。整首诗通过对荔枝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