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哉太仆起名儒,一住琅琊十载馀。
苜蓿雨肥晨考牧,梧桐月白夜观书。
达尊三备人咸羡,好句多吟我不如。
珍重问安贤孝子,古来毋惜道途迂。
【注释】伟哉太仆起名儒,一住琅琊十载余。苜蓿雨肥晨考牧,梧桐月白夜观书。达尊三备人咸羡,好句多吟我不如。珍重问安贤孝子,古来毋惜道途迂。
【赏析】这首诗是赠给祝仲山的一首七律。祝仲山是唐高宗时的宰相,曾出使吐蕃,为国立功,受到唐太宗的嘉奖,被赐姓李。这首诗中作者称赞其为“伟哉太仆”,表达了对祝仲山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首句“伟哉太仆起名儒”赞颂了祝仲山作为太仆,能够以名儒的身份出现,这是对他才能的一种肯定。次句“一住琅琊十载余”,描绘了祝仲山在琅琊郡居住的时间之长,这体现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之情。
颔联“苜蓿雨肥晨考牧,梧桐月白夜观书”,赞美了祝仲山的生活态度和学识境界。他能够在雨后的草地上观察草的生长情况,以及夜晚时在梧桐树下静心读书,展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和深厚的学识。
颈联“达尊三备人咸羡,好句多吟我不如。”表达了祝仲山的地位崇高、德行卓越,人们都非常羡慕他的为人处世之道,而作者自认为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尾联“珍重问安贤孝子,古来毋惜道途迂。”祝愿祝仲山一路平安,同时也表达了对祝仲山的敬佩之情,并强调了古代圣贤们对于道途的坚守和执着。
整首诗通过对祝仲山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敬意和友谊之情。同时,也传递了对于理想、道德和学问的追求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