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秋夜月,流光鉴薄帷。
忧思不能寐,况此蛩声悲。
揽衣起徘徊,四顾安所之?
故乡渺何许,身在天一涯。
皎皎秋夜月,流光鉴薄帷。
译文:明亮的月光下,清辉洒在薄薄的窗帘上,映照着我的身影。
注释:皎皎(jiǎo jiǎo)明亮的样子;秋夜:指秋天的夜晚;流光:指月光如水般流淌;鉴:照;薄帷:指薄纱做的窗帘;何许:哪里;身在天一涯:指身处天涯海角。
赏析: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皎皎秋夜月,流光鉴薄帷。
忧思不能寐,况此蛩声悲。
揽衣起徘徊,四顾安所之?
故乡渺何许,身在天一涯。
皎皎秋夜月,流光鉴薄帷。
译文:明亮的月光下,清辉洒在薄薄的窗帘上,映照着我的身影。
注释:皎皎(jiǎo jiǎo)明亮的样子;秋夜:指秋天的夜晚;流光:指月光如水般流淌;鉴:照;薄帷:指薄纱做的窗帘;何许:哪里;身在天一涯:指身处天涯海角。
赏析: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卸帆今夜泊洲渚”:卸下船帆,今晚将船只停泊在岸边的水边。 - 注释:泊(pō),停止航行;洲渚(zhōu zhǔ),水中的小岛或浅滩。 -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诗人选择了一个适合休憩的地方,准备过夜。 2. “飒飒凉风起绿蘋”:飒飒的凉风吹起水面上绿色的水草。 - 注释:飒飒(sà sà),形容风声;绿蘋(pín),绿色的浮萍。 - 赏析
【注】睡起:诗人醒来后的即兴之作。 匡床午梦鹤惊破,帘外柳花飞白云。 中午的梦被鹤声惊醒,帘外的柳絮像云一样飘飞。 漠漠茶烟当户起,丁丁樵响隔林闻。 朦胧的烟雾从窗口升起,叮叮咚咚的砍柴声从树林里传来。 诗成自刻庭前竹,酒熟还羹涧底芹。 写完诗后我在院子里的竹林旁刻下诗句,酒酿好了就倒进山涧中。 春尽江南新涨绿,扁舟何处狎鸥群。 春天已经过去,江南的江水上涨绿了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注释: - 兰:指兰花。 - 兰生深山中:兰花生长在深深的山中。 - 馥馥吐幽香: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 偶为世人赏:偶尔被世人欣赏。 - 移之置高堂:被移到了高高的架子上。 - 雨露失天时:失去了雨水和露水的滋养。 - 根株离本乡
诗句:钱塘江上水悠悠,落日扁舟送客愁。 译文:钱塘江上的水流缓慢,夕阳下的小船载着离别之情。 注释:钱塘江,古称浙江,是中国东部的一条河流,杭州是其流经城市之一。水悠悠,形容江水流动缓慢的样子。落日,即傍晚时分太阳即将落山的景象。扁舟,指小船。 赏析:本诗以“舟过钱塘”为题,通过诗人的视角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景象。首句“钱塘江上水悠悠”,直接点明了地点和时间,为后文的描写打下基础
【注释】 乔木:高大的树木。国亡:国家灭亡。钱塘:古县名,今浙江杭州一带,为吴越王都。“乔木在”是说吴越国的旧宫殿还在,但已成了废墟。关关:鸟鸣声。人随归雁远:《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子胥至江上,曰:‘我必死是江矣!’遂自投绝波而死。”后来人们就把跳入江中殉国的人叫做“投江”。沙塞还:指春风吹来时,大雁归来,也比喻国破家亡,故土难归。怨别惟宫柳,长条复谁攀;宫柳:即“宫花”
诗句1:山僧讲经地,玉辇昔曾行。 译文:山中僧人的讲经之地,昔日皇帝的玉辇也曾经行走过。 注释:山僧:指的是在山林中修行的僧人。讲经地:是僧人讲经说法的地方。玉辇:古代帝王乘坐的车子,此处指皇帝。昔:昔日,过去。曾:曾经。 赏析:此句描绘了山中僧人讲经之地与皇帝玉辇曾经行走过的景致,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皇家威严的消逝。 诗句2:寝殿野花落,空岩云气生。 译文:寝殿里的野花凋零了
诗句翻译与赏析 - 妾把春蚕丝,动向寒窗织。 妾(妻子)将春蚕丝线,在寒冷的窗户下细心地纺织。 - 织成鸳鸯纹,洗花染春色。 织出鸳鸯图案的丝质衣物,用染色的方式呈现出春天的色彩。 - 谁知裁剪时,为郎三叹息。 谁能知道裁剪这些衣服的时候,我为此感到多么的忧愁和叹息? - 郎身别已久,长短今未识。 你的身体已经远离很久了,现在连你的身材长度都不知道。 - 聊将梦中见,仿佛试刀尺。
古韵今怀,姑苏钱塘之梦 在历史的长流中,苏州与杭州如同两颗明珠镶嵌在江南水乡的锦带上,承载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梦想和哀愁。陈汝言的六首诗作《姑苏钱塘怀古诗次韵》,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这些诗篇不仅是对两座古城的深情追忆,更是作者内心情感的一次深刻抒发。 第一首“吊古上灵岩”,诗人以吊古的形式开篇,灵岩山作为吴地的名胜,承载了深厚的文化与历史底蕴。诗人在此处感慨时光易逝、人事如梦
【注释】 姑苏:苏州的别称。钱塘:杭州的别称。王珣:东晋名臣、书法家,曾住钱塘。山鬼:传说中的山林之神。松关:指钱塘江口的松门。青灯:古时读书人常用油灯照明,青灯即青油灯。碧芜:青草丛生的地方。 【译文】 吴宫的事已经过去,东晋大臣王珣的住宅也早已不复存在。 山神诉说亡国之痛,松门夜晚相互呼唤,好像要为逝去的国家而哭丧。 白露洒在红兰上,青灯照耀着碧草野地。 【赏析】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南渡中兴日: - 南渡中兴:指南宋时期,宋室南渡,在江南地区建立都城的情况。 - 君臣此建都:描述了当时君臣共同在这里建立都城的情景。 2. 共愤太宰谗: - 太宰谗:古代的一种诽谤和中伤,通常由君主身边的人进行。 - 终见屠:最终遭受了杀戮。 3. 武穆何由死: - 武穆:岳飞的别称,因其忠诚和勇敢而闻名。 - 何由死:岳飞是如何死去的
诗句翻译与赏析 - 妾把春蚕丝,动向寒窗织。 妾(妻子)将春蚕丝线,在寒冷的窗户下细心地纺织。 - 织成鸳鸯纹,洗花染春色。 织出鸳鸯图案的丝质衣物,用染色的方式呈现出春天的色彩。 - 谁知裁剪时,为郎三叹息。 谁能知道裁剪这些衣服的时候,我为此感到多么的忧愁和叹息? - 郎身别已久,长短今未识。 你的身体已经远离很久了,现在连你的身材长度都不知道。 - 聊将梦中见,仿佛试刀尺。
诗句释义: 1. 归来:诗人在春天的城中,马蹄轻盈地踏着石板路,他醉意朦胧中回到家中。 2. 鼓二更:诗人在醉意中回到家中,敲打着二更的鼓声。 3. 月满青楼人不寐:月光洒满了青楼,但楼上的人却无法入睡,因为新曲正在被弹奏。 4. 政将新曲按银筝:即将演奏新的曲子,用银筝伴奏。 译文: 春城马蹄轻,醉里归家鼓二更。 月洒青楼人难眠,新曲将弹银筝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夜晚的图景
【注释】 杂咏:即《杂咏三首》,乐府古题。 空庭清昼永,花落见春莫。 谁念未归人?草色江南路。 【赏析】 这是作者在客中所作,抒写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空庭清昼永”,是说庭院空旷、清幽,白昼长而无事可做,只有诗人独对着落花,独自叹息。“谁念未归人?”是说自己身在他乡,有谁来想念我这个游子呢?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草色江南路”,是说草儿已经长得绿油油了,可是自己却不能回到家乡
杂兴三首 秋风起兰皋,萧萧坠霜叶。 空庭坐无眠,清漏何时彻。 美人胡不来,慰我经年别。 相思复相思,中肠九回折。 注释: 1. 杂兴三首:这是一首抒发离愁别绪的诗作。杂兴,即不拘于某一主题而随意吟咏的诗歌作品。三首,指此诗共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情感。 2. 秋风起兰皋:秋风在兰皋吹起,带来了萧瑟的氛围。兰皋,即长满兰花的水边,也指代秋天。秋风起,意味着秋天的到来。 3.
《杂兴三首》 黄鹄四海志,良马千里心。 丈夫誓努力,奚可终陆沉。 感此秋节至,砌下蟋蟀吟。 愁来不能写,且复皪吾琴。 注释: 黄鹄四海志:黄鹄(即天鹅)有广阔的抱负(志向)。 良马千里心:良马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定的意志。 丈夫誓努力:男子汉应该有远大的志向并为之努力奋斗。 奚可终陆沉:怎能终老在陆地上呢?陆沉指水淹死。 感此秋节至:秋天来了。 砌下蟋蟀吟:在墙下的蟋蟀叫声中。 愁来不能写
这首诗是杜甫的《从军行》中的第二首,共八句。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萧萧戎马鸣,悠悠赴遐征。 注释:萧萧声中,战马嘶鸣;我即将踏上遥远的征途。戎马指战马,萧萧是指战马的嘶鸣声。悠悠表示时间漫长或空间遥远。 2. 洒涕别亲戚,前行有期程。 注释:我在离别时流泪,心中充满了不舍和悲伤。前方路途遥远,有明确的期限。 3. 骨肉恩难断,负戈且吞声。 注释:尽管我们之间有着深厚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