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古上灵岩,日暮下琴台。
萧萧红叶落,采香人不来。
鸱夷称得计,句践亦尘埃。

古韵今怀,姑苏钱塘之梦

在历史的长流中,苏州与杭州如同两颗明珠镶嵌在江南水乡的锦带上,承载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梦想和哀愁。陈汝言的六首诗作《姑苏钱塘怀古诗次韵》,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这些诗篇不仅是对两座古城的深情追忆,更是作者内心情感的一次深刻抒发。

第一首“吊古上灵岩”,诗人以吊古的形式开篇,灵岩山作为吴地的名胜,承载了深厚的文化与历史底蕴。诗人在此处感慨时光易逝、人事如梦,仿佛穿越时空与古时的贤士对话,感受着历史的沧桑巨变。

第二首“日暮下琴台”,日暮时分,琴声悠扬,琴台上的余音绕梁,似乎能听见古人抚琴的清音。这一句不仅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更隐喻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不舍。

第三首“萧萧红叶落”,秋风起时,红叶飘落,这是大自然的季节轮回,也是诗人心中情感的流露。红叶的飘零,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现象,也象征着诗人心中的无奈与悲凉。

第四首“采香人不来”,采香是古代女子喜爱的活动,但如今人去楼空,昔日繁华不再。这句诗透露出深深的寂寞与思念,反映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回忆以及现实失落的情绪。

第五首“鸱夷称得计”,鸱夷是指鸱鸟的腹部,这里借指吴王夫差的囊袋,用来比喻世事变迁,盛衰更替。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以及对变幻无常世事的淡然接受。

第六首“句践亦尘埃”,句践是越王勾践的尊称,他卧薪尝胆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然而,在这首诗中,句践变成了尘土,象征着英雄迟暮、辉煌不再。诗人在这里寄托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深深敬意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命运的无奈感伤。

通过对这些诗句的赏析,我们不难发现,陈汝言通过细腻的笔触,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典故、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历史的深刻理解。这些诗作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让我们对过去的美好与现实的无奈有了更深的认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