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亡乔木在,鸟鸣自关关。
人随归雁远,春从沙塞还。
怨别惟宫柳,长条复谁攀。

【注释】

乔木:高大的树木。国亡:国家灭亡。钱塘:古县名,今浙江杭州一带,为吴越王都。“乔木在”是说吴越国的旧宫殿还在,但已成了废墟。关关:鸟鸣声。人随归雁远:《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子胥至江上,曰:‘我必死是江矣!’遂自投绝波而死。”后来人们就把跳入江中殉国的人叫做“投江”。沙塞还:指春风吹来时,大雁归来,也比喻国破家亡,故土难归。怨别惟宫柳,长条复谁攀;宫柳:即“宫花”,古代宫廷里种植的一种花卉。“惟”字有“只有”、“仅”的意思,“复”字在这里是“还有”的意思,“长条”即柳树的细长枝条,用来形容宫女。“谁攀”即“谁再攀折”。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703年(唐玄宗天宝二载)。这一年,唐朝与安禄山叛军在潼关战败,长安被围,诗人因被贬谪而被迫离开京城,此时流落江南。他看到江南春色依旧,想到国破家亡,不禁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姑苏钱塘怀古诗次韵六首》。

诗的第一句“国亡乔木在”,是说吴王夫差的宫殿还在,但已是一片废墟了。这一句既是写实,又是写意,既写出了历史的沧桑,又抒发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第二句“鸟鸣自关关”,意思是说鸟儿在关关城楼上鸣叫,关关城楼早已不存。这句诗既写出了关关城楼的历史遗迹,又写出了城楼上鸟儿的鸣叫声,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土难离、思乡之情。

第三句“人随归雁远”,意思是说人随大雁一起飞向远方。这里的“归雁”指的是北归的大雁,也暗指战乱中的人民。这句诗既写出了战乱中的人民的痛苦和无奈,又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同情和关注。

第四句“春从沙塞还”,意思是说春天随着大雁一同归来。这里的“沙塞”指的是边塞之地,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这句诗既写出了春天的景色,又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联“怨别惟宫柳,长条复谁攀”,是说怨恨别离只有宫中的柳树,长条又是谁再去攀折呢?这里的“宫柳”指的是皇宫里的柳树,也是用来象征故国的象征。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感慨,也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全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故土难离、国亡家破的悲痛心情。诗中所运用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历史遗迹、自然环境等具体事物,又有抽象的情感和思想等精神层面的内容,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