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宫事已远,王珣宅亦无。
山鬼话亡国,松关夜相呼。
白露泣红兰,青灯照碧芜。
【注释】
姑苏:苏州的别称。钱塘:杭州的别称。王珣:东晋名臣、书法家,曾住钱塘。山鬼:传说中的山林之神。松关:指钱塘江口的松门。青灯:古时读书人常用油灯照明,青灯即青油灯。碧芜:青草丛生的地方。
【译文】
吴宫的事已经过去,东晋大臣王珣的住宅也早已不复存在。
山神诉说亡国之痛,松门夜晚相互呼唤,好像要为逝去的国家而哭丧。
白露洒在红兰上,青灯照耀着碧草野地。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怀古诗。此诗写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初春,当时杜甫流寓夔府已三年了。
首句“吴宫事已远”,点出诗人怀念的地点是姑苏,又以“已远”二字表明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往昔繁华岁月的追忆之情。“王”字,既指吴王夫差,又暗指东晋名臣王导。王导曾居金陵(今南京),故称其宅为“王家”,后来成为东晋王朝的陪都。这里用“王家”代指王谧宅。王谧曾为吴兴太守,治所在乌程县(今浙江长兴南),所以又称乌程。“无”,指已废。“王家”既已不在,则王谧宅也自然成了废墟,这一句承上启下,过渡自然,引出下面所要写的景况。
颔联紧接首句,描绘山中景象,抒发诗人对亡国的悲痛之情。山鬼告诉人们说国家已经灭亡,松林关口夜里互相呼应,仿佛在向世人哭丧一样。“山鬼”和“亡国”这两个词语相映成趣,使全诗意境更加深远。
颈联进一步渲染悲凉气氛。白露打湿了红兰花,青灯照亮着碧绿的荒原。这里的“白露”和“红兰”都是诗人所见之物,通过“泣红兰”和“青灯照碧芜”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凄楚与苦闷。同时,这一联还暗示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这首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和比喻的修辞手段,成功地塑造了一幅凄凉悲惨的图景,表现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无限感慨与悲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