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马隔林鸣,双旌忽背行。
白头橑远梦,红树促归程。
银管书生去,铁衣老将迎。
羌胡知姓字,檄草在边城。

【注释】

襄阳道中逢龙君御君御节镇西宁便道省太夫人:在襄阳道中遇到了龙君。

征马隔林鸣,双旌忽背行:战马在树林中长嘶,忽然间,将军的旗帜就消失在了远方的路途上。

白头橑远梦,红树促归程:白发人倚靠在树上,望着遥远的梦想,而那红彤彤的树木仿佛催促着他要赶快回去。

银管书生去,铁衣老将迎:年轻的读书人骑着银管的马车走了,老将穿着铁甲迎接他。

羌胡知姓字,檄草在边城:知道羌人和胡人的姓氏,他们的檄文草稿都存放在边疆的城池里。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前四句写送别时所见之景,五、六句写送别的情事,末二句写送别后的思念。

首联写诗人与龙君在襄阳道中相遇的情景。“征马隔林鸣”,是说马匹在树林中长嘶。“双旌忽背行”,是说忽然间,将军的旗帜就消失在了远方的路途上。这里用“隔林”、“忽背”等词语来渲染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烘托出送别时的伤感之情。

颔联写诗人在送别时的感慨。“白头橑远梦”,“白首”,是说头发已经白了;“橑”,是说倚靠着。“远梦”,是说遥望家乡的梦想。“红树促归程”,是说红色的树木好像在催促着他要赶快回去。这里的“促归程”既是形容红树的颜色,又是形容送别时的急切之情。

颈联写诗人和龙君告别后的情景。“银管书生去”,意思是年轻的读书人骑着银管的马车走了。“铁衣老将迎”,意思是老将穿着铁甲迎接他。这两句既写出了双方的身份地位不同,又写出了双方的情谊深厚。

尾联是全诗的主旨所在。“羌胡知姓字,檄草在边城”,意思是知道羌人和胡人的姓氏,他们的檄文草稿都存放在边疆的城池里。这里的“檄草”,是指朝廷发布的文书或命令。这一句既写出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又写出了他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