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藉信刍狗,三皇争纸上。
犹龙以后人,渐渐陈伎俩。
嘘气若云烟,红紫殊万状。
醯鸡未发覆,瓮里天浩荡。
宿昔假孔势,自云铁步障。
一闻至人言,垂头色沮爽。
狂歌:
六藉信刍狗,三皇争纸上。
犹龙以后人,渐渐陈伎俩。
嘘气若云烟,红紫殊万状。
醯鸡未发覆,瓮里天浩荡。
宿昔假孔势,自云铁步障。
一闻至人言,垂头色沮爽。
注释:
- 六藉信刍狗:意思是说像刍狗(祭祀用的草狗)一样的六藉,是人们相信的无稽之谈。
- 三皇:传说中的上古三位帝王,即伏羲、神农、黄帝。
- 争纸上:指在纸上争论不休。
- 犹龙以后人:犹龙,即李耳(老子),后人称他为老子。这句话意思是说,后人的议论和观点就像老子一样,只是慢慢消磨掉了自己的技艺而已。
- 嘘气若云烟:形容说话声音如云烟般飘渺不定。
- 红紫殊万状:红和紫的颜色千变万化,形容事物变化多端。
- 醯鸡未发覆:醯鸡,即醋鸡,一种小虫名,用来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未发覆,没有发动或显露出什么来。
- 瓮里天浩荡:瓮是一种陶制的容器,这里比喻环境或局面广阔无边。
- 宿昔假孔势:宿昔,过去;孔势,孔子的势力。这句话意思是说自己过去曾经利用孔子的权势。
- 自云铁步障:自我标榜如同铜墙铁壁般的坚固防线。
- 至人言:指孔子的言论和教导。
- 垂头色沮爽:形容听到孔子的言论后感到沮丧和失意。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方式,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孔子言论的批判。诗人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描述,展现了自己对于道德、价值观念和社会风气的深刻思考和批评。同时,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