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天开岩,不见此山奇僻趣。辟如读书不读石鼓与丘坟,不知古人幻变突兀处。
石下常生有蒂云,石旁粘著无根树。骨格遒劲毛爪寒,山鬼吞声巨灵怖。
灵隐寺前万窍风,石公山上一方雾。
【注释】:
- 天开岩:即天开洞,位于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 辟:同“譬”,比喻。
- 石鼓:指古代的钟鼓石,这里泛指山石。
- 丘坟:坟墓。
- 骨格遒劲:指山石的骨骼结构坚实刚劲。
- 毛爪寒:山风吹来时,毛发都感到寒冷。
- 山鬼吞声:形容山风呼啸,声音低沉而恐怖。
- 巨灵怖:形容山峰巍峨,令人敬畏。
- 石公山上一方雾:石公山上的云雾缭绕。石公山是西湖群山之一,位于西湖南岸,因山形酷似石公而得名。
【译文】:
如果不去天开岩,你无法领略这座山的独特魅力。就像读书时不接触石碑、坟茔,就无法了解古人留下的神奇变化和突兀之处。
在岩石下常生长着有蒂的花,旁边附着着无根的树。山石的筋骨遒劲有力,草木的枝叶则显得寒冷刺骨。山中风声鹤唳,使人胆战心惊;山峰巍峨壮观,令人肃然起敬。
在灵隐寺前,万道山风从四面八方吹来,石公山上的云雾缭绕。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天开岩的深刻印象和独特感受。首句通过比喻,将天开岩与读书、阅读古代碑文进行对比,强调了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感受到古人留下的智慧和美丽。接着,诗人详细描述了天开岩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如“石下常生有蒂云,石旁粘著无根树”等句子,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岩石下生长的特殊植物以及周围自然环境的特点。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天开岩的赞美之情,认为天开岩是大自然的杰作,值得人们赞叹和敬畏。全诗语言简练明快,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