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禅人晓禅味,辟如屋底看山翠。
又如人持京师书,虽不是香有香气。
荒台老骨一片青,风吹日炙石文腥。
携将三百溪藤纸,摩取四十二章经。
般若台为无怀上人作
般若台,即佛教中的一种修炼场所,常用于修行般若心经。无怀上人,可能是指一位高僧或者隐士,他们在这里静坐冥想,参悟佛理。
般若:佛教中的一种重要教义,强调一切事物都是空的,要领悟到“空”的本质才能达到解脱。
禅:佛教修行的一种方式,通过静坐、冥思等方式来领悟生命的意义。
译文:般若台是无怀上人修行的地方,他在这里静静地参悟佛理,领悟到了般若的精髓。
注释:般若台:修行的地方。无怀上人:一位修行的高僧或隐士。禅:佛教修行的方式,通过冥思等手段来领悟生命的意义。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无怀上人在这里静坐修炼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般若的理解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般若禅人晓禅味
辟如屋底看山翠
又如人持京师书
译文:般若禅人理解了禅的本质,就像在屋底下看山的绿意一样。又如同有人拿着京城的书一样,尽管不是真正的书,但仍然能从中感受到知识的香气。
注释:般若禅人:指那些参透了般若的修行者。辟如:像……一样。屋底:房屋的底部,这里用来比喻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山翠:绿色的山景,这里用来比喻内心的宁静和纯净。
赏析:这首诗进一步描绘了般若禅人在修行中的感悟,表达了他们对禅宗的理解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诗中运用了比喻,将修行者的内心世界比作屋底的山翠,形象生动。
译文:老骨头一片青,风吹日炙石文腥。
携将三百溪藤纸,摩取四十二章经。
荒台老骨一片青,风吹日炙石文腥。
译文:老骨头一片青,风吹日炙石头上的苔藓发出腥味。携带着三百卷藤纸,摩挲着《四十二章经》。
注释:老骨头:指人的骨骼,这里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沧桑。风吹日炙:形容环境恶劣,时间久远。藤纸:一种古代的书写材料,这里指的是古籍。
译文:带着三百卷藤纸,摩挲着《四十二章经》,这是一部关于佛教修行的经典。
注释:《四十二章经》:佛教经典之一,共有42章,讲述了佛教的基本教义和修行方法。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般若禅人的生活状态和修行经历,表达了他对时间和历史的感慨以及对经典的珍视。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