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江渡,二十年中五番去。餐云醉石几经春,毕竟驱上长安路。
油江上,柳如云,江若有知应移文。隔溪老衲笑且话,塞耳喧呼如不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把握诗人情感态度,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总结评价。
“油江渡”三句:在油江渡口,诗人度过了二十年的光阴,五次渡过长江,到江都去送人。“五番”即五次。“驱上长安路”,指诗人送人后回到江都。“长安路”指京城之路。这一句是说诗人送别友人,自己又回到了京城。
“油江”二句:油江渡口,绿柳成荫,春意盎然,但诗人却无心欣赏美景。“餐云醉石”是说诗人在柳树下饮酒,醉倒在石头上。“几经春”意为经过多次春秋。“毕竟驱上长安路”是说终究是到了长安(京城)的路了。这句诗意思是诗人在油江渡口,度过许多个春天,终于到达京城的道路。
“油江上”二句:江边,柳树如云,江水似乎知道有人要来,就移动了方向。“江若有知应移文”是说江水好像有知觉,能读懂人的心意,所以会移动它的方向。“隔溪老衲笑且话”是说一个住在隔溪的老和尚听到了诗人的话,也笑了一笑。“塞耳喧呼如不闻”是说老和尚大声地说笑,而诗人却像没听见一样。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江水似乎有知觉,懂得人的心意,所以会移动它的方向,隔溪的老和尚听到了诗人的话,大笑起来,而诗人像没有听见一样。
【答案】
译文:在油江渡口,诗人度过了二十年的光阴,五次渡过长江,到江都去送人。“五番”即五次。“驱上长安路”指诗人送人后回到江都。“长安路”指京城之路。这一句是说诗人送别友人,自己又回到了京城。油江上,柳如云,江若有知应移文。隔溪老衲笑且语,塞耳喧呼应不闻。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离开长安回江都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全诗以江为线索,首联点出送友之地点,领起下文;颔联描写江边的景色,烘托出诗人内心的伤感;颈联借物喻情,以江水的移动喻人之离愁别绪,表达对友人离去的留恋之情;尾联用典,以“笑且语”“应不闻”反衬离别时的伤感和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