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北春深翠紫重,何来词客此过从。
元龙豪气应无赖,公瑾风流岂易逢。
槛外柔飔回野马,花边香霭散游蜂。
浮生自尔须行乐,况是当歌意未慵。

【注释】

  1. 《渔阳》:古郡名,治所在蓟县。后借指京城。
  2. 集渔阳署中:聚集在一起在渔阳官府中。集,聚会;渔阳,地名,今北京市北部及天津市武清区一带。
  3. 适:恰巧。
  4. 红药:红花,即牡丹花。
  5. 得重字:得到重复的字。
  6. 翠紫:绿色、紫色交杂,形容春天景色。
  7. 何来:何处而来。过从:往来。
  8. 元龙豪气应无赖:元龙(陈元龙)豪迈的气概与无赖相称。元龙,三国魏人陈登,豪壮有义气,曾作《许田歌》,以曹操比袁绍,自比刘备,言当横行天下,无所顾惮。无赖,放荡不羁,无拘无束。
  9. 公瑾:孙权的字。
  10. 游蜂:蜜蜂。
  11. 浮生:飘泊不定的一生。
  12. 须行乐:应当享受人生快乐。
  13. 况:何况,况且。
    【赏析】
    此诗为诗人在京师任太常博士时所作。诗人在京任职期间,曾与友人相聚于渔阳,观赏了盛开的牡丹。在春光明媚的时节,赏花饮酒,本是十分愉快的事。但这首诗却写得颇有感慨,其中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短暂和及时行乐的哲理性思考。
    “蓟北春深翠紫重,何来词客此过从。”首联开门见山,点出地点、时间,并交代了这次相聚的原因。诗人写自己与友人相约在渔阳官署中赏花饮酒,正是春色满园、芳菲烂漫的时候。然而诗人却感叹:“何时来到我身旁?”原来他们都是因公务而来到这幽静的渔阳官署,彼此相见是那么偶然。这里,诗人并没有埋怨自己的命运不好,而是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颔联紧承首联,抒发感慨之情。上联说“元龙豪气应无赖”,意谓元龙豪爽的气概与无赖的性格相称;下联说“公瑾风流岂易逢”,则是指诸葛亮的风采难以遇到。两句之中,诗人用典巧妙,暗含着对于自己的赞美之意。同时,诗人又通过对比,将元龙、孔明两位英雄豪杰的品质加以突出。在这里,诗人既表现出了对朋友的敬仰之心,也透露出自己希望成为英雄豪杰的愿望。尾联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感受:“槛外柔飔回野马,花边香霭散游蜂。”诗人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微风吹拂,吹皱了庭院中的水面;花香袭人,使游蜂四处飞舞。这一联描写自然景观,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同时,诗人还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认为人生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
    全诗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和人生观,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