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闺美人春睡起,侧倚银台注秋水。鬅松两鬓雾半垂,欲下犀梳不能理。
春云暖雨桃胶香,调兰抹麝试新妆。岂无膏沐污颜色,思此佳人日断肠。
君不见望仙结绮螺千斛,隋家但写双蛾绿。白发宫人奈老何,转头依旧庭花曲。
诗句:深闺美人春睡起,侧倚银台注秋水。鬅松两鬓雾半垂,欲下犀梳不能理。
译文:
在春天的宁静中被美梦唤醒,美人缓缓起身,她身处于华丽的卧室内,依靠着装饰精致的银制台子,静静地望向窗外。她的秀发如瀑布般披散下来,但两鬓间的发丝却因睡眠和环境而显得略显凌乱,像是薄雾轻遮。她尝试梳理头发,但因为疲惫,无法轻易地将发簪拔下,长发就这样随意地垂下,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绪与期待。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深闺中的女子从春眠初醒的场景。首句“深闺美人春睡起”直接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一个深居简出的闺阁女子,她在春天的晨光中醒来。接着,“侧倚银台注秋水”形容了她的动作和姿态,她靠在装饰精美的银制台子上,似乎在凝视着窗外的秋水,这秋水中或许映照着她的思绪与期待。
接下来的“鬅松两鬓雾半垂”,用“鬅松”来比喻女子的头发,形象生动。她的两鬓因睡眠而稍显蓬松,如同云雾一般半遮半掩,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柔弱之感。最后一句“欲下犀梳不能理”,不仅描绘了女子想要整理头发的动作,也暗示了她内心的挣扎与无奈,或许是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新挑战的忧虑或是对现状的留恋。
整首诗语言细腻,情感真挚,通过对女子日常生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美。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