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到愁肠味颇醇,花因白发更精神。
儿童休笑灯前舞,老子今存死后身。
何处江湖为乐土,谁家门户有闲人?
多情独有陶征士,醉过清秋不厌频。
【注释】
兵后:指靖康之变,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北宋都城开封。大醉:形容喝得非常痛快、畅快。权宅:权姓人家的住宅。丙申九日:即重阳节后的第九天,古人认为九是阳数中最大的一个。
【赏析】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九月十五日,作者欧阳修在滁州任太守时所作。当时他与友人山行至琅琊郡,见山下有一座亭,遂请人命名。友人们认为此亭“非佳名也”,便由欧阳修自定名为“醉翁亭”。本诗即是写于此时。开头两句点出“醉翁”,表明诗人对酒的爱好,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遭受战争灾难的同情。第三句用典,意谓自己虽白发满头却仍然精神矍铄,这正反映了他的积极乐观的态度。第四句以儿童的天真活泼来反衬自己的超然物外,表达了他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第五句化用陶渊明典故。陶渊明曾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这里以陶渊明自比,表示自己虽然已无追求功名之意,但却依然珍视自己的生命。末二句以陶渊明为榜样,表达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并以此自况,说自己虽老而志不衰。全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向上、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