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知何处,扁舟系小亭。
孤村低卧水,野屋大于瓶。
却少犁锄乐,尚余锋镝腥。
白头万里客,仰愧老人星。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的把握。
“夜泊”即夜晚停泊,点明时间地点。“此地知何处?扁舟系小亭。”诗人站在江边,举目四顾,不知此处是何地?只有那停泊的小舟系在了亭中,诗人便在此亭中暂歇。这一句交代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心境,也暗示出诗人漂泊不定、四处为家的生活状况。
“孤村低卧水,野屋大于瓶。”诗人继续观察四周环境,发现远处有一个孤零零的小村庄,近前有座小屋,比一个空瓶子还要小些。这两句诗描写了夜泊时的景色:一叶扁舟,停在亭中小舟上;周围是一片静谧而荒凉的景象,只有一座孤零零的村落和一间小屋,显得十分凄清,与诗人的心情相吻合。
“却少犁锄乐,尚余锋镝腥。”诗人看到眼前的景象,不禁联想到战争。这里用“犁锄”、“锋镝”来代指农民,说明自己远离家乡,没有从事农耕生活,也没有参加战争,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白头万里客,仰愧老人星。”诗人望着天空中的北斗七星,想起自己漂泊万里,年事已高,感到惭愧。诗人以老人星自比,写出了自己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牵挂之情。
【答案】
译文:
此地我究竟在哪里呢?我的船儿停靠在亭子里。
一个孤零零的小村庄横卧在水面上,一座小房子看上去比一只空瓶子还小。
远离家乡,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虽然没有参加农耕,但刀兵之苦仍让人难以忘怀。
仰望天空,我这颗白了头的游子仰慕着天上的老人星。
赏析:
《夜泊》是一首纪实抒情诗,写诗人夜泊舟中所见所感,表现了他漂泊异乡、思念故国的情怀。这首诗从空间上由远及近,由大至小;从时间上从早到晚;从听觉上由静到动,最后以诗人的感慨作结。全诗结构严密,层次清晰,意境浑成,语言质朴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