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犹故,逢茅伏自遮。
扶行衣尽刺,衰削面如瓜。
桥断深宜厉,途昏曲恐差。
斜风飘细雨,啼杀未栖鸦。
【注释】
城破领老妻逃入仙游胡岭二首:触目惊犹故,逢茅伏自遮。扶行衣尽刺,衰削面如瓜。桥断深宜厉,途昏曲恐差。斜风飘细雨,啼杀未栖鸦。
触目惊犹故,逢茅伏自遮:看到眼前的景象感到吃惊,还是像过去一样,妻子在茅草中躲藏自保。
扶行衣尽刺,衰削面如瓜:妻子扶着我行走,衣服上被荆棘划破了,脸面消瘦如同瓜果。
桥断深宜厉,途昏曲恐差:桥梁断裂了,道路又很昏暗曲折,恐怕有危险。
斜风飘细雨,啼杀未栖鸦:狂风暴雨,凄风苦雨,乌鸦也因为天气恶劣而啼哭。
【赏析】
《城破领老妻逃入仙游胡岭二首》是南宋末年诗人郑思肖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写于宋亡之后。据郑思肖《题画鹰》诗序可知,“此图”为郑思肖所作,但郑思肖并没有直接题画,而是将此诗附在画卷后。从题画诗看,此诗作于元至元三年(1332)前后,此时郑思肖已经隐居仙游山多年。
郑思肖一生坎坷,曾两度出仕,但两次均因直言进谏遭贬。他一生崇尚气节,坚持操守,不肯苟且偷安。元军攻占临安以后,南宋灭亡已成定局。这时,郑思肖已归隐仙游山,过着以耕读为生的淡泊生活。但是,他并未因此满足,仍关心国家大事,对元朝统治不满,并时常抒发自己的满腹牢骚与愤懑。这组诗就反映了他对国事的忧虑和对元统治者的不满。
第一首,写自己与妻子在兵乱中的遭遇。诗的前两句说“触目惊犹故,逢茅伏自遮”,意思是看到眼前景象感到吃惊,还是像过去一样,妻子在茅草中躲藏自保。“逢茅伏自遮”,是说自己与妻子躲避战乱,躲在茅草里。“扶行衣尽刺,衰削面如瓜”两句,写两人衣衫破烂,面容憔悴。“桥断深宜厉,途昏曲恐差”,写路途艰难曲折,十分险峻。“斜风飘细雨,啼杀未栖鸦”,写风雨交加,天色阴沉,路上行人稀少,连乌鸦也停止了啼叫。
第二首,写自己对元朝统治的不满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诗的前两句说“扶行衣尽刺,衰削面如瓜”,是说扶起衣物,身上已被荆棘划破了。面容消瘦如同瓜果一样。“桥断深宜厉,途昏曲恐差”,写道路艰难曲折,十分险峻。“斜风飘细雨,啼杀未栖鸦”,写风雨交加,天色阴沉,路上行人稀少,连乌鸦也停止了啼叫。
第三首,写自己对元朝统治的不满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诗的前两句写自己与妻子在兵乱中的遭遇。“桥断深宜厉,途昏曲恐差”,写道路艰难曲折,十分险峻。“斜风飘细雨,啼杀未栖鸦”,写风雨交加,天色阴沉,路上行人稀少,连乌鸦也停止了啼叫。
郑思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心和对元统治者的不满和反抗情绪。同时,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