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秋相见,律归夷则中。
草心蒙白露,衣领受凉风。
舞觉蜻蜓爽,声添蟋蟀工。
吾其先散发,作赋答天公。
【注释】:
①是夜秋相见,律归夷则中:这夜晚,秋天来临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正是秋季的开始,此时万物都进入了一个比较安静的状态。
②草心蒙白露,衣领受凉风:草叶上的露珠被太阳晒干,露出了草的本色;衣服领口处被凉风一吹,感觉有些凉意。
③舞觉蜻蜓爽,声添蟋蟀工:跳舞的感觉让心情舒畅;蟋蟀的鸣叫声也更加悠长动听。
④吾其先散发,作赋答天公:我要先放开心扉,写首诗歌来回应上天。
【赏析】:
《二十七日立秋夜作》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诗题表明,作者在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立秋之夜,即农历七月七日晚上所作。
首联写立秋之夜降临人间。“见”,是“显现,出现”。诗人用“相见”二字,把自然界的物象与人的主观感觉紧密地联系起来,使自然现象和人的内心世界交融在一起。“律归夷则中”,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夷则”是古代的一种十二律之一,这里借指二十四节气。“中”,这里指中间,指立秋这个节令。
颔联写立秋之后自然界的变化。“草心蒙白露”,是说草木的茎叶上沾满了晶莹剔透的白色露水。“衣领受凉风”,指人们穿的衣服领子受到了冷飕飕的秋风的影响。两句诗通过描绘草木、衣领等景物的变化,表现了立秋之后自然界由炎热逐渐转为凉爽的特点。
颈联写立秋之夜的所见所感。“舞觉蜻蜓爽”“声添蟋蟀工”,是说在跳舞时感觉格外舒畅,蟋蟀的鸣叫声也变得更加悦耳动听了。“爽”,是爽快的意思。“工”,是和谐的意思。两句诗通过描写跳舞和蟋蟀的鸣叫,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尾联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吾其先散发,作赋答天公”,是说我要首先放松一下身心,写首诗歌来回应上天(指月亮或大自然)的恩赐。这里的“天公”指的就是大自然。尾联既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和升华,也是作者内心的一种期待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