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句临岩得,禅心遇水闲。
只凭一纸诏,踏遍万重山。
林屋朝乘屣,松篁夜扣关。
定从委宛去,载取异书还。
【注解】
险句临岩得,禅心遇水闲。——险:指山势险峻;禅心:禅宗的心境,即超脱世俗、随缘而安的心态;林屋:指山林小屋,这里代指诗人的家;松篁:指松树和竹子,这里代指诗人的家。
只凭一纸诏,踏遍万重山。——诏书:皇帝的命令;万重山,比喻重重困难。
林屋朝乘屣(chǐ),松篁夜扣关。——林屋:《诗经》“采采卷耳,不盈顷筐”中的“林”,指山林小屋;朝:早晨;乘:穿;屣:拖鞋;松篁:指松树和竹子,这里代指诗人的家;夜:晚上;扣:敲打;关:门。
定从委宛去,载取异书还。——委宛:曲折回旋的样子;异书:不同寻常的书。
【译文】
险峻的山崖上得到诏书,禅宗心境遇到流水时悠然自得。
只是凭着一张诏书,走遍了万里重山。
清晨在林间小屋中穿行,夜晚敲门声在竹林里回响。
一定会从曲折回旋的地方出发,带回那本不同的书。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李湘洲太史奉旨出使浙江的事。首联是写李湘洲太史赴任途中的情景:他攀险峰之巅,来到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之上,手执诏书,心情异常激动;他又下到清涧溪流之中,面对碧波荡漾,心旷神怡。颔联是写李湘洲太史赴任后的情景:他手持诏书,踏上了迢遥的旅途,一路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到达目的地浙东。颈联写李湘洲太史在赴任路上的生活,表现了他不畏艰险的精神风貌:他在林中小屋里来回奔走,如履平地,十分自在;他夜晚敲着树林里的门扉,与山间的松竹为伴,生活非常惬意。尾联写李湘洲太史到任后的生活,表现了他的勤勉好学精神:他会沿着曲折回旋的道路前进,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湘洲太史的行程及沿途所见所闻,表现了他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表现了他热爱学习,孜孜不倦追求知识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