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仙客下青齐,满目风烟路欲迷。
关吏望尘迎鼓吹,山僧烧茗款招提。
孤舟野水人难渡,芳草斜阳马自嘶。
潭畔行吟春日晚,满庭高树几乌栖。

【注释】

太清河:指黄河。

阻渡正觉寺:指黄河中游的风陵渡过河后到正觉寺。

白云仙客:指仙人。

青齐:指青州和齐州,即今山东一带。

关吏:指守关的士兵。望尘:尘土飞扬,形容远看。

鼓吹:乐器。招提:寺庙。

孤舟野水人难渡:指黄河上孤舟难以渡过,比喻人生路上艰难困苦。

芳草斜阳马自嘶:指大漠中的黄沙、夕阳下,骏马在嘶鸣。

潭畔行吟春日晚:指在潭边吟诗赏花,春天傍晚。

高树几乌栖:乌鸦停在树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过黄河后在正觉寺偶成之作。诗中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慨,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首联“白云仙客下青齐,满目风烟路欲迷”,写诗人过黄河时,看到一片白云飘荡在青州(今山东济南)与齐州(今山东淄博)之间,看到满眼的风烟迷漫,仿佛进入仙境,但此时却要过河去,所以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此句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颔联“关吏望尘迎鼓吹,山僧烧茗款招提”,写诗人过河后,来到正觉寺,看到守关的士兵远远地扬起尘土迎接,听到山中的和尚在欢迎他的到来。这里用典手法写出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喜爱。

颈联“孤舟野水人难渡,芳草斜阳马自嘶”,写诗人在正觉寺附近的河边看到一只小船,船上的人正在努力划桨想要渡过这条河,而岸边的芳草斜阳之下,一匹骏马在嘶鸣。这里的孤舟野水,人难渡,芳草斜阳,马嘶鸣,描绘出了一种荒凉的景象。

尾联“潭畔行吟春日晚,满庭高树几乌栖”,写诗人走到潭边,看到春意融融,万物复苏,但他却无心欣赏,而是在潭边的石上行走吟诵着诗歌,看到一群乌鸦停在树上。这里的满庭高树几乌栖,描绘出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整首诗用词精炼,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以及对佛教文化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