翳翳桑榆晚正宜,夕阳山色望中奇。
鸥盟远渚谁争席,鹤放长松自择枝。
疏广赐金忘得少,陶潜束带怨归迟。
黄花时节牵儿女,烂醉篱根且赋诗。
次丘太守韵
翳翳桑榆晚正宜,夕阳山色望中奇。
鸥盟远渚谁争席,鹤放长松自择枝。
疏广赐金忘得少,陶潜束带怨归迟。
黄花时节牵儿女,烂醉篱根且赋诗。
注释
- 翳翳桑榆晚正宜:指太阳西斜,天色昏暗,正是观赏夕阳美景的好时光。翳翳,形容光线暗淡。
- 夕阳山色望中奇:在夕阳下,山的轮廓显得格外奇特,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 鸥盟远渚谁争席:比喻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鸥鸟在远方的小岛上,它们不争夺栖息之地,而是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地方。这里用“争席”来比喻人的竞争和争斗。
- 鹤放长松自择枝:比喻人有选择自己的道路的自由。鹤选择长松作为栖息之地,象征着自由和独立。
- 疏广赐金忘得少:指得到赏赐时,不要过于贪心或贪婪。疏广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历史故事人物,他得到了皇帝的赏赐,但并没有过分追求财物。
- 陶潜束带怨归迟:比喻人应该把握时机,及时行动。陶潜,即陶渊明,他曾经放弃做官的机会,回到家乡隐居田园。这里的“束带”指的是穿上官服,而“怨归迟”则暗示着他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后悔。
- 黄花时节牵儿女:指家庭团聚的幸福时刻。黄花代表菊花,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在这里,菊花象征着家庭的温暖和和谐。
- 烂醉篱根且赋诗:描述一个人沉醉于自然美景中,尽情享受生活。篱根指的是篱笆下面的泥土,这里是诗人醉酒后随意涂鸦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夕阳下的山色、自由飞翔的鸥鸟、自择树枝的长寿松、懂得珍惜的疏广、及时行乐的陶潜、秋菊盛开的时节以及沉浸在自然美景中的自己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通过对不同人物和情境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情感。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