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盖出瑶京,依依惜别情。
潮生扬子渡,舟发石头城。
驿路三千里,乡关几日程。
兕觞称寿处,人讶彩衣荣。
【诗句释义】
冠盖:古代官员出行时,用帽和车篷装饰。形容官员的威仪。瑶京:即金陵,今江苏南京。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惜别情:指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扬子渡:扬子江,长江在江苏扬州以下一段的旧称。石头城:今南京市南郊的古称。驿路三千里:驿站有三条路通向远方,比喻旅途遥远。乡关几日程:故乡的路程只有几天就能到达。兕觞:犀牛角酒杯。称寿处:祝福长寿的地方。人讶彩衣荣:人们惊讶于他的华贵衣服而感到光荣。
【译文】
官宦出门,头戴高帽,身披绣袍,威风凛凛,令人瞩目。我与你依依惜别,难分难舍。
扬子江边,潮水涌动,船儿即将启行。
离家远行,要经过几千里的道路才能回到家乡。
故乡离此不远,只需几天的行程就到了。
你身着华服,光彩照人,令人羡慕不已。
【赏析】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四联,首二联写送别的场景,渲染气氛;第三联写旅途之长;最后一联写对朋友的赞美与祝福。
开头两联,先点出“冠盖”与“依依”,为后面写别情做铺垫。诗人在长安任职期间,因直言进谏,得罪了权贵,被贬到江陵当司马,于是告别友人。“冠盖”是古代官员出行时所戴的帽子和车篷,这里借指官员们。“依依”是依恋不舍的意思,表明作者与友人之间感情深挚,难分难舍。
第三联写饯别时的情景。“扬子”指扬子江,即长江,“石头城”是南京的古称。两句的意思是说,扬子江边的潮水汹涌澎湃,江上的船只就要出发了,诗人站在江边目送友人离去。这两句写出了送别友人时的场景,既表现出送别者的依依惜别之情,又渲染出一种壮阔悲凉的氛围。
末联写送别后的情形。“驿路”指驿站,这是古代供来往行人歇马、住宿的处所。“三千里”表示路途遥远,“五日程”表示行程时间很长。两句意思是说,从长安去江陵,要经过漫长的道路才能回到家里,而家乡离此不远,只是几天的行程就能到家。这两句写出了送别后的情景,既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和担忧,又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和珍视。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刻画了一幅离别送别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人们对友情的渴望和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