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行已逾月,何处是开平。
天暝雕声惨,沙干马足轻。
辕门瞻左钺,驰道望前旌。
共睹军容盛,行看朔漠清。

【解析】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艺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人的情感,领悟诗词中蕴含的哲理内涵,还要考核对诗词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重点考核情感的把握、诗句的含义、表现的手法等。

“师行已逾月,何处是开平”,意思是说军队已经走了一个多月了,哪里才是平定叛乱的开平呢?“逾”:经过,越过。

“天暝雕声惨,沙干马足轻。”意思是说天色已晚,战鼓声凄厉悲壮。战马踏沙而行,马蹄在烈日下炙烤得滚烫,而沙地却干枯了马蹄的痕迹。“瞑”,昏暗不明。

“辕门瞻左钺,驰道望前旌。”意思是说站在车驾之前,可以看见左方的斧头;走在驰道上,还可以看到前面的旗帜。“麾”,古代指军旗,这里指帅旗。

“共睹军容盛,此行何所之?”意思是说大家一同看到了整齐的军容,不知这次出征的目的何为呢?“何所之”,到哪里去。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大军行军途中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心情。开头两句点明行军时间已久,不知究竟要到什么地方去。三、四句写天将黑下来的时候,士兵们仍然奋力行进,马足踏着干裂的沙漠,发出轻微的响声,显得十分沉重。这两句写景,渲染气氛,烘托士兵的艰辛和劳累。最后两句写在辕门前可以见到帅旗,而在驰道上可以遥望前导部队,表现出军队的严整和浩大气势。末二句抒发了对此次出征目的的疑虑。全诗写得简洁明快、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气息。

【答案】

译文:

军队已经走了一个月了,哪里才是平定叛乱的开平呢?天色将晚的时候,战鼓声音凄凉悲壮。战马踏沙而行,马蹄在烈日下炙烤得滚烫,而沙地却干枯了马蹄的痕迹。辕门之前可以看见左方的斧头;走在驰道上,还可以看到前面的旗帜。大家一同看到了整齐的军容,不知这次出征的目的何为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大军行军途中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平定叛军的心情。开头两句点明行军时间已久,不知究竟要到什么地方去。三、四句写天将黑下来的时候,士兵们仍然奋力行进,马足踏着干裂的沙漠,发出轻微的响声,显得十分沉重。这两句写景,渲染气氛,烘托士兵的艰辛和劳累。最后两句写在辕门前可以见到帅旗,而在驰道上可以遥望前导部队,表现出军队的严整和浩大气势。末二句抒发了对此次出征目的的疑虑。全诗写得简洁明快、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气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