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赞元戎瘴岭间,忠魂不逐凯歌还。
镇夷关外边情急,铜鼓声中日色寒。
郎署旧衙留姓字,家山新冢葬衣冠。
伤心忍说南征事,太史铭文揾泪看。
挽礼部郎中史安
参赞元戎瘴岭间,忠魂不逐凯歌还。
镇夷关外边情急,铜鼓声中日色寒。
郎署旧衙留姓字,家山新冢葬衣冠。
伤心忍说南征事,太史铭文揾泪看。
注释:
- 参赞元戎: 辅佐军队中的主将,这里指的是协助元帅的官员。
- 忠魂不逐凯歌还: 忠诚的将领没有追随胜利的歌谣回到家乡。
- 镇夷关: 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云南省境内,是当时南方边境的重要关口。
- 铜鼓声中日色寒: 在铜鼓声响起的时候,天色已经变得寒冷。
- 郎署旧衙: 指原任礼部郎中史安的官署(官府)。
- 家山新冢: 史安的故乡,现在是一个坟墓。
- 伤心忍说南征事: 不忍心提及南征的事情。
- 太史铭文: 指史安的碑文。
赏析:
这首诗是一篇悼念逝去的史安的挽诗,诗人通过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表达了对史安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首句”参赞元戎瘴岭间”,诗人描绘了他作为元戎(元帅)在瘴气弥漫的岭南边疆辅佐军师的情景,突出了他的忠诚与勇敢。
第二句”忠魂不逐凯歌还”,则进一步强调了史安忠诚于职守,即便战功赫赫,也不随胜利的歌声返回家乡,而是选择留在边疆继续战斗。
第三、四句”镇夷关外边情急,铜鼓声中日色寒”,诗人用铜鼓声和日色的变化来表达边疆的紧张气氛和史安的坚守。铜鼓声象征着战争的激烈,而日色的变化则暗示着边疆的严寒。
第五、六句”郎署旧衙留姓字,家山新冢葬衣冠”,诗人回忆了史安在担任礼部郎中时的住所和他为家族所做的贡献,以及他在家乡的新坟前安葬了自己的遗骨。
最后两句”伤心忍说南征事,太史铭文揾泪看”,诗人不忍提及那些关于南征的痛苦经历,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史安的碑文上,希望通过触摸这些文字来感受史安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而有力,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史安的伟大形象和高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