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姬都丰镐,国祚日隆昌。
所积本仁厚,岂惟恃富强。
自后继者谁,刘汉暨李唐。
复能施德政,宜其胤祚长。
嬴政与杨隋,再传即灭亡。
福善与祸淫,天理诚昭彰。
”`
苍姬都丰镐,
国祚日隆昌。
所积本仁厚,岂惟恃富强。
自后继者谁,
刘汉暨李唐。
复能施德政,宜其胤祚长。
嬴政与杨隋,
再传即灭亡。
福善与祸淫,
天理诚昭彰。
译文:
苍姬(即姬昌)统治着丰和镐,国家的命运日益昌盛。他的仁厚积累,并不只是依靠财富力量。然而,后来的继承者们是谁呢?是刘汉和李唐。他们能够实施德政,因此他们的皇位应该长久。
赏析:
这首诗以“苍姬”开篇,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周文王姬昌。他生活在西周时期,是周朝的创立者之一,以其仁厚的品德和对国家的深厚贡献而被后世铭记。诗中通过描述姬昌的统治以及他的仁厚积累,引出了关于继承者的问题。
接下来的四句诗,诗人开始探讨历史的传承问题。他认为,一个国家或王朝的兴盛不仅仅取决于统治者的个人能力和智慧,更重要的是要有仁厚的积累,这种积累不仅限于物质财富,更包括道德、文化等方面的修养。诗人认为,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基础,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最后两句诗,诗人将话题引向了历史中的两个典型例子——秦国的秦始皇和隋朝的杨广。这两个例子分别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模式:一种是以秦皇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制,强调权力集中和个人权威;另一种是以隋炀帝为代表的享乐主义,忽视民生和国家长远利益。诗人通过对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分析,表达了对于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历史教训的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简要回顾和对政治理念的阐述,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深入思考。他提倡的是一种注重仁厚积累、注重民生和国家长远利益的治国理念,这种理念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