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闲闲翁,名重霄汉间。
时同太乙子,林下共烧丹。
丹成跨黄鹤,一去不复还。
丰碑刻遗像,癯然辟谷颜。
年深谁复识,剥落莓苔斑。
我来喜瞻睹,不觉兴长叹。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赏析时,注意要指出该诗句在内容、结构上的特点,然后分析其表达情感的手法及其效果,并注意与标题相照应。

“昔有闲闲翁,名重霄汉间”是第一句,诗人开篇就点出张真人的名字,表明自己对于张真人的仰慕之情。这里,诗人以“闲闲”二字来概括张真人的为人,突出了他淡泊名利、高洁脱俗的个性特征。接着第二句,诗人以“时同太乙子,林下共烧丹”来描写张真人与自己的交往。张真人与自己一样都是追求长生不老之道的道教徒。两人在一起修炼,一同探讨道教的奥秘。这里的“时同”,既是写时间上的相同,又暗示了两人志趣相投;而“林下共烧丹”则表明两人志同道合,共同追求的是修道炼丹的长生不老之术。这两句诗既写出了两人之间的亲密无间,又表现出诗人对张真人的敬仰之情。

第三联:“丹成跨黄鹤,一去不复还。”此联紧承前面两句,写张真人修炼成功,升仙而去的情景。“黄鹤”是传说中骑乘着黄鹤飞升的仙人所乘之鹤;“一去不复还”则是说张真人一旦得道升天,再也不会像凡人一样返归尘世。这句诗不仅表现了张真人修炼的成功,更体现了他超然物外、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第四联:“丰碑刻遗像,癯然辟谷颜。”此联写张真人留给人们的纪念。诗人将张真人比作一位丰碑,用石质的丰碑来刻画张真人的形象,既表现了张真人的高洁品质,也表达了诗人对其的崇敬之情。接着,诗人又将张真人与陶渊明相提并论,认为张真人的清贫生活就像陶渊明那样,都达到了“饥餐困眠”的境界。

最后一句:“年深谁复识,剥落莓苔斑。”“年深谁复识”是说自己已经多年没有见过张真人了,连他也已经不在了。而张真人留下的遗迹,却依然被世人所珍视;他的遗像,也仍然被人们所传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遗迹和遗像都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色彩,被岁月磨去了当年的光泽。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张真人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对张真人的惋惜之情。

【答案】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游天师宫时见到张真人的遗容,追忆与张真人的交往及张真人的事迹,抒发了诗人对张真人的怀念之情。

首联交代作者与张真人的交情。颔联写张真人修炼成功,升仙而去,表现了他对张真人的崇敬之情。颈联写作者为张真人的去世而伤感,尾联写张真人遗容的沧桑变化,表现了他对张真人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