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胜景天下稀,况值元丰全盛时。
满城甲第列卿相,朱檐画栋生光辉。
人间二月春光好,花枝冥冥照晴昊。
且将诗酒慰良辰,何用轮蹄踏芳草。
真率之会乐最真,为具务简宁嗤贫。
五人七百有馀岁,同醉花前能几春。
洛中此会应无比,闻自唐朝乐天始。
由来叙齿不序官,要令风俗归淳美。
先辈悠悠不可呼,谁写仪形归画图。
甫申间气秀不绝,如此风流何代无。
【注释】
题:写诗。真率:真情直率,自然无华。会:聚会,指宴会。
洛阳:古都,今河南洛阳市。胜景:美景。天下稀:世上少见。元丰:北宋年号,公元1078—1085年。全盛时:国家强盛的时期。甲第:官邸,宅第。卿相:古代高级官员。朱檐画栋:红漆的屋檐,彩绘的屋梁。冥冥:形容天色昏暗的样子。良辰:美好的时光。诗酒:作诗和喝酒。慰良辰:安慰美好的时光。轮蹄:车轮和马蹄,指车马。踏芳草:践踏着盛开的野花。
真率之会乐最真:真正的宴会乐趣最为真实。为具务简宁嗤贫:为了简朴而放弃豪华,宁愿被嘲笑也不愿意。务简:追求简约。宁嗤(chī)贫:宁愿被嘲笑为贫穷。
五人七百有馀岁:五位诗人活了七百多岁。五人:指白居易、李白、杜甫、王维、陶渊明。
同醉花前能几春:大家一起在花旁畅饮,能有多少个春天呢?同醉:一起畅饮。花前:指花下。
洛中此会应无比:洛中的这次聚会应该无与伦比。洛中:洛阳城中。比:比较。
闻自唐朝乐天始:听说从唐朝的白居易开始。乐天:白居易的字,即白乐天。
由来叙齿不序官:从过去到现在,人们只是按照年龄排列而不考虑官职大小。叙齿:按照年龄排列。序官:考虑官职大小。要令风俗归淳美:要求使得风俗归于淳朴美好。要令:要求。淳美:淳朴美好。
先辈悠悠不可呼:前辈们已经远去,无法呼喊。先辈:前辈的人。悠悠:遥远的样子。
谁写仪形归画图:谁又能画出前辈们的仪态和形象呢?谁写:谁能写出。仪形:仪态,形象。
甫申间气秀不绝:杜甫才气纵横,才华出众,从未间断。甫申:杜甫的字,即杜甫申。间气:才气横溢的气质。
如此风流何代无:这样的文风,哪个时代没有呢?如此:这样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洛阳盛世名士集会之作,诗人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当时文人墨客生活状态的羡慕之情,同时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情趣的向往,以及对这种生活情趣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的首联是写景,描绘了洛阳城的美景和盛世景象。洛阳作为古代的都城,其自然风光自然是无可挑剔的,而在国家的鼎盛时期,洛阳更是成为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无疑使得洛阳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心中的圣地。
颔联进一步描绘了洛阳城的繁荣景象,这里的”甲第”指的是达官贵人的居所,”卿相”则是古代的高级官员,两者并列,形象地描绘出了洛阳城内官宦人家林立的景象。同时,这句诗还暗喻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他更愿意在诗酒之间寻找生活的真谛,而不是在仕途上奔波忙碌。
颈联则是诗人对于洛阳城春天景色的描绘,这里的”二月春光好”是诗人对于春天景色的赞美,而”花枝冥冥照晴昊”则是诗人对于洛阳城春天景色的描绘,这里的”冥冥”形容天色昏暗的样子,暗示着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无奈,而”晴昊”则是指晴朗的天空,象征着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尾联则是诗人对于文人聚会的描述,这里的”真率之会乐最真”是诗人对于文人聚会的赞美,他认为这种聚会才是最真实的生活,而”五人都七百有余岁”则是诗人对于五位文人长寿的感叹,他认为他们都活了七百多岁,这是多么难得的福分啊。同时,这里的”同醉花前能几春”也是诗人对于友情的感慨,他认为他们能在花下畅饮,能有多少个春天呢?
这首诗以洛阳盛世为主题,通过对洛阳城的描绘、对文人聚会变得赞美以及对于官场生活的讽刺等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真善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