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苑笔意妙入神,写出一段江南春。
山如螺黛青隐隐,水似鸭绿光粼粼。
中流泛舟者何人,彩旗皂盖来缤纷。
林边游骑复杂沓,小桥曲涧通江津。
东风淡荡吹芳尘,荷亭草阁明朝暾。
柳垂青琐散金缕,花落苍苔成锦裀。
人生行乐须及辰,况值二月韶华新。
主宾相忘意欢洽,只恐江头天色昏。
亦有农家住山麓,夫妇日夕勤耕耘。
豳风之诗久不作,孰识当年民俗淳。
译文
董原笔下的江南春景如诗如画,令人赞叹不已。
山峦苍翠欲滴,如同螺黛般青翠;江水碧波荡漾,仿佛鸭绿般闪烁。
中流之上泛舟而来的是何人?只见彩旗飘扬、皂盖簇拥。
林间游骑纷至沓来,小桥曲涧连通江津。
东风轻柔吹拂着芳香尘埃,荷亭草阁映照着朝阳。
柳树垂丝,青琐散开金缕;花儿飘落,苍苔铺成锦被。
人生在世,行乐须及时,何况正值二月韶华新。
宾主尽兴欢洽,只恐江头天色渐昏。
也有农家居住在山麓,夫妇日夕勤劳耕作。
《豳风》之诗久未创作,孰能辨识当年民俗之淳朴。
赏析
这首诗是顾谦为董原所画的“春江游览图”所作的一首题画诗。整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画卷。同时,诗人也借画表达了对生活、自然、人文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 画面描绘:诗的前两句“北苑笔意妙入神,写出一段江南春。”描绘了董原笔下的江南春景之美。北苑笔意,即指董原的绘画技艺,妙入神境,意味着这幅画的景色栩栩如生,仿佛将读者带入了春天的江南。
- 细节描写:后文通过“山如螺黛青隐隐,水似鸭绿光粼粼”等诗句,进一步细化了画面的细节,如山峦苍翠欲滴,犹如螺黛般青翠;江水碧波荡漾,仿佛鸭绿般闪烁。这些细节描写使得整幅画作更加生动、逼真。
- 主题表达:诗中的“人生行乐须及时,况值二月韶华新。”寓意着人生短暂,应当珍惜时光,把握当下。而“亦有农家住山麓,夫妇日夕勤耕耘”则反映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人们对劳动的敬重和热爱。
- 文化内涵:最后两句“《豳风》之诗久未创作,孰识当年民俗淳”,提到了《豳风》,这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代表了当时民间的生活和文化风貌。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的期待。
- 艺术手法:整首诗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如“山如螺黛青隐隐”、“水似鸭绿光粼粼”,使画面更具诗意和美感;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如“东风淡荡吹芳尘”、“荷亭草阁明朝暾”,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春江游览图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这种情感表达既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怀,也反映了他对时代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