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肃裔孙纯孝士,痛慕双亲形梦寐。
高堂华扁名永思,铁画银钩日星丽。
双亲谢世今几年,先茔宰木栖寒烟。
天台世系从来盛,序伦堂基犹俨然。
亲容寥寥无复睹,日夜哀思泪如雨。
蓼莪忍诵重衋伤,风木才闻转酸楚。
光阴迅速不可追,萱花已谢椿枝摧。
秋霜春雨感衷素,蘋藻粢盛严礼仪。
我闻孝诚天所佑,况尔高门先德厚。
传家诗礼喜能存,子子孙孙宜自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此类题目,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诗文的识记、理解,并能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同时要能联系原诗进行赏析。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永思堂为钱孟常赋
(明)杨慎
武肃裔孙纯孝士,痛慕双亲形梦寐。
高堂华扁名永思,铁画银钩日星丽。
双亲谢世今几年,先茔宰木栖寒烟。
天台世系从来盛,序伦堂基犹俨然。
亲容寥寥无复睹,日夜哀思泪如雨。
蓼莪忍诵重衋伤,风木才闻转酸楚。
光阴迅速不可追,萱花已谢椿枝摧。
秋霜春雨感衷素,蘋藻粢盛严礼仪。
我闻孝诚天所佑,况尔高门先德厚。
传家诗礼喜能存,子子孙孙宜自懋。
译文:
我武肃的后代是纯孝之士,痛惜父母如同梦中一样。
高堂上挂着用金粉书写的“永思堂”匾额,铁笔勾勒出的日月星星光彩夺目。
如今父母已经去世好几年了,他们的坟墓上的松柏长满了寒烟。
我的远祖是天台人,从古至今一直很兴旺,祖先的堂基依旧巍然矗立。
现在只能看到父母的遗容,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了,日夜哀痛思念就像下雨一样。
蓼莪这首诗让人不忍心读下去,听到风吹树木的声音就会感到酸楚。
岁月匆匆,无法追回,萱草花已经凋谢,而椿树也已经枯死了。
秋天的霜露和春天的雨水,都让人心中感到忧郁,用苹藻和黍稷来祭祀天地,以示恭敬。
我听说孝敬父母是上天赐给的福气,更何况你们是高门大户,先祖的德行更加深厚。
你们世代相传的诗礼之教,值得我们好好保持,让子孙们都能继承发扬。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作者借吊文表达了对亡妻的哀悼之情。全诗以“永思堂”为中心,抒发了作者对亡妻深切的感情。首联点出“永思堂”的名字,说明自己是以“永思”来悼念亡妻的。中间四句,写亡妻生前的情况。“高堂华匾名永思”,指亡妻生前十分孝顺,她把“永思堂”当作自己的家室。“铁画银钩日星丽”,形容“永思堂”装饰得十分美丽。颔联写亡妻去世后的情形:“双亲谢世今几年”,表示亡妻已经去世多年;“先茔宰木栖寒烟”,写墓旁的松柏长满了寒烟,形象地写出墓地荒废的景象。颈联写亡妻的容颜:“亲容寥寥无复睹”,意思是再也无法看到亡妻的容貌。尾联写亡妻死后的凄凉:“日夜哀思泪如雨”、“蓼莪不忍诵重衋伤”,表现了作者对亡妻的无限悲痛。最后两句是全诗的主旨:“光阴迅速不可追”,表明时间过得很快;“萱花已谢椿枝摧”,比喻亡妻去世已久。尾联又写“秋霜春雨感衷素”,说明天气变化无常,令人感慨万千;“蘋藻粢盛严礼仪”,表明祭奠活动很隆重,但这一切都不能慰藉作者的心灵。尾联又写“我闻孝诚天所佑”,说明孝道是天理所佑,而“况尔高门先德厚”,更突出了亡妻的高门望族的身份,以及她生前的德行。这两句既点题,又照应了首联,使诗歌结构紧凑严密。最后二句“传家诗礼喜能存,子子孙孙宜自懋”,既是对妻子的赞颂,又是对自己今后生活的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