甓社湖平净如镜,水色天光淡相映。
嗷嗷征雁吐清音,醉倚柁楼闲自听。
听去听来情转恶,大星将沉小星落。
霜风凄凄何处来,吹散馀音满寥廓。
对景令人忆故居,乡园遥在海之隅。
高堂白发应无恙,愿寄平安两字书。
【诗句释义】:
高邮湖闻雁
甓社湖平净如镜,水色天光淡相映。
嗷嗷征雁吐清音,醉倚舵楼闲自听。
听去听来情转恶,大星将沉小星落。
霜风凄凄何处来,吹散馀音满寥廓。
对景令人忆故居,乡园遥在海之隅。
高堂白发应无恙,愿寄平安两字书。
【译文】:
砖瓦社湖水面平静像镜子,水色和天色互相辉映。
悲鸣的秋雁发出清脆的声音,我在舵楼中悠闲地倾听。
听去听来心情渐渐恶化,大雁即将坠落小雁落下。
冷冽的霜风吹来,从哪里传来,吹散了余音回荡在空旷的地方。
面对景色令人思念故乡的居所,家园遥远在大海的尽头。
高堂之上白发老人应当还健在,只希望寄上平安两个字的书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高邮湖时有感而发所作。全诗通过观察秋天的景物来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和怀人之感,构思巧妙,情感真挚,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朴实无华,是一首抒情诗。
首句“甓社湖平净如镜”,点出时间是秋天,地点在高邮湖。“甓社”为地名,位于今江苏省淮安市境内。“砖社”即砖塔社寺,位于今江苏盐城境内。此句描绘了秋天高邮湖的美景,湖水平静如镜,与天边的景色相互映衬,形成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
次句“水色天光淡相映。”进一步描绘了湖面的美丽景象。这里的“水色”指的是湖水的颜色,“天光”则是指天空中的光线。两句诗合起来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湖面景色,为下文的情感表达做了铺垫。
第三句“嗷嗷征雁吐清音”开始转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这句诗描述了秋天时节,一群候鸟在空中飞翔的情景。“嗷嗷”是鸟叫声,形象地表达了候鸟们欢快自由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无奈。
第四句“醉倚舵楼闲自听”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舵楼上听到候鸟鸣叫的情景。“醉倚舵楼”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闲自听”则表明了作者的心情轻松愉悦,没有烦恼和束缚。这一部分描绘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与前面的描述形成了鲜明对比。
第五句“听去听来情转恶”则转折到作者内心的感受。虽然之前描述了一幅美好的画面,但接下来却透露出了一种忧伤的情感。这句诗暗示了作者因为看到候鸟们逐渐离巢而去,感到了一种失落和孤独。这种情感的转变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和深度。
第六句“大星将沉小星落”则是对前一句的具体描绘。这里以星星的坠落比喻候鸟们离巢而去的情景,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伤感和无奈。这一部分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七句“霜风凄凄何处来”转向对自然现象的描写。这里的“霜风”指寒冷的风,“凄凄”则形容其声音凄凉、哀婉。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感受和思考。通过描绘风声的凄凉,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第八句“吹散馀音满寥廓”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这句诗描绘了风声消散后留下的寂静和空旷,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无常和生命短暂的感慨。这种感慨使得整首诗更加深沉和富有哲理性。
第九句“对景令人忆故居”则是对前文的回应和过渡。这句诗表明了作者因看到秋天的风景而想起了自己的故居。这种回忆使得作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活的变迁和生命的无常。
第十句“乡园遥在海之隅”则是对前面几句的深化和拓展。这句诗描绘了家乡的园林远离喧嚣、独立于大海之畔的景象。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家乡的美丽和宁静,也为作者提供了心灵的慰藉和寄托。
第十一句“高堂白发应无恙”则是对故居主人的关切和祝福。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故居主人的关心和问候,同时也传达了对故居主人长寿和健康的祝愿。这种祝福不仅是对故居主人的一种关怀,更是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期望和期待。
第十二句“愿寄平安两字书”则是对整首诗的升华和总结。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故居主人的美好祝愿,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期许和追求。这种愿望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善良和温暖,也展现了他对未来的积极态度和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