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道,平不颇,香车宝马纷来过。
落花飞红依度幰,垂柳拂地随鸣珂。
只言百岁事行乐,岂知掘地飞双鹅。
金谷繁华等春梦,道傍荆棘埋铜驼。

【注释】

洛阳道:洛阳的街路。

香车宝马:华丽的马车及骏马。

纷来过:指纷纷来到洛阳道上。

落花飞红依度幰:落花随风飘落,红色的花瓣随着马车的轮轴旋转,像飞溅的红色花朵。度:车轮转动的声音。幰:车上的幔幕。

垂柳拂地随鸣珂:杨柳的枝叶拂过地面,好像随车轮滚动发出的声响。

只言百岁事行乐,岂知掘地飞双鹅:人们只是说百年之后要追求快乐的生活,哪里知道在地下挖出一对鹅来呢?

金谷繁华等春梦,道傍荆棘埋铜驼:金谷园曾经是豪华之地,如今只剩下春天的梦境,道路旁长满了荆棘,只有埋着铜驼的墓志还在。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诗人用“洛阳道”作为题意,借咏史抒怀,感慨世事沧桑。开头两句,写洛阳道上车辆往来,车马如云,繁华热闹之极。接着写路边落花飞絮、垂柳拂地的景象,与车马喧阗相映衬,构成一幅富丽堂皇的画面,渲染了洛阳道的盛况。后两句则笔锋一转,从对洛阳盛衰变迁的感叹中,生发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和富贵荣华终归虚妄的悲慨之情。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先以洛阳道上之繁华衬托洛阳之繁荣昌盛,后以洛阳道之荒凉衬托洛阳的衰落,最后由洛阳道之荒芜生发出对人生短促和富贵终归虚妄的感慨,抒发了诗人的忧患意识。

此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诗人以洛阳道作题,寓情于景,借咏史抒怀,感慨世事的兴亡变化。开头两句,诗人描写洛阳道上车马如云,繁华热闹之至极。“香车宝马”,指华丽的马车和骏马;“纷来过”,即纷纷来到洛阳道上。“落花飞红”,指落花随风飘落,红色的花瓣随着车轮的轮轴旋转,仿佛飞溅的红色花朵。这两句既写出了洛阳道上的繁华盛况,又通过落花飞红的比喻,暗示了时光飞逝,人生易老的哲理。接着,作者又描绘出了洛阳道边杨柳依依、垂柳拂地的景象。这些杨柳仿佛在为过往的车马奏起一曲欢快的乐曲,又似乎在默默地诉说着洛阳道上的繁华往事。然而,在这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令人心酸的事实: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豪门贵族,如今却已经沦为废墟,只剩下春梦般的回忆和道傍荆棘的凄凉景象。这一转折,既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最后一句,诗人再次回到洛阳道上来。他发现,原本热闹非凡的车道现在却荒凉无人,只剩下一对被埋葬在地下的铜驼。这两只铜驼,曾经代表着高贵的地位和荣耀,如今却只能默默承受着岁月沧桑和命运无情的摧残。这一对比,不仅更加突出了洛阳道上的荒凉与寂寞,也让人不禁想起那些曾经繁华一时却又迅速消失的人们的命运。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它既有对盛世繁华的赞美,又有对衰败现实的忧虑;既有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又有对富贵荣华终将消逝的哀叹;既有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又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总之,这首诗以其精炼的语言、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和社会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