蛾眉婉娈香闺妇,揽镜看花矜自顾。
同游偶上木兰船,拾得波间双尺素。
殷勤浣手自开缄,知是辽阳迢递还。
夫戍远过鸭绿水,妾家近住凤凰山。
凤凰山上花尚发,鸭绿江边风渐寒。
落叶情随秋滚滚,捣衣心逐月漫漫。
月转西厢移北斗,砧杵连绵夜良久。
还将宝带结同心,自向罗幛甘独守。
罗帏宝带宛垂垂,却耐青春长别离。
敛恨空题纨扇赋,含情更制剪刀词。
红绡拭泪增憔悴,且把戎衣早相寄。
恨无双翼随飞云,坐拊花砧长忆君。
注释:
- 蛾眉婉娈香闺妇: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如蛾的眉毛,香气四溢。
- 揽镜看花矜自顾:手捧镜子欣赏自己的面容,同时也注意着自己是否好看。
- 同游偶上木兰船:在与朋友一同出游时,偶然登上了木兰船。
- 拾得波间双尺素:在水面上捡到一对白色的丝绢。
- 殷勤浣手自开缄:非常殷勤地洗着手,打开包裹。
- 知是辽阳迢递还:知道这是从辽阳寄来的信。辽阳,古代地名,这里借指远方。
- 夫戍远过鸭绿水:丈夫(即征夫)远赴鸭绿江边。
- 妾家近住凤凰山:妻子家就在凤凰山附近。
- 凤凰山上花尚发:凤凰山的山上花开正旺。
- 鸭绿江边风渐寒:鸭绿江边的风渐渐变冷。
- 落叶情随秋滚滚:随着秋天的到来,叶子落下,象征着离别之情。
- 捣衣心逐月漫漫:思念的心情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更加深远。
- 月转西厢移北斗,砧杵连绵夜良久:月亮转到西边的时候,时间仿佛已经到了深夜。
- 还将宝带结同心,自向罗幛甘独守:将这条珍贵的腰带系在一起,表示心意相通。独自面对罗帐,忍受着孤独。
- 罗帏宝带宛垂垂,却耐青春长别离:华丽的帘幕和宝带虽然美好,但青春的离别让人难以忍受。
- 敛恨空题纨扇赋,含情更制剪刀词:收起心中的怨恨,只能通过写诗来表达情感;含着情感,又创作了一首剪刀词。
- 红绡拭泪增憔悴,且把戎衣早相寄:用红色丝绸擦拭眼泪,使得自己更加憔悴;现在就把戎服(指战士的衣服)寄给亲人。
- 恨无双翼随飞云,坐拊花砧长忆君:怨恨没有翅膀的飞云能够随同自己一起飞翔,只能坐在花木丛生的砧石旁思念远方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闺中妇女因丈夫远行而感到的孤寂和相思之情。全诗以抒情为主,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表现了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
- 开头两句“蛾眉婉娈香闺妇,揽镜看花矜自顾”:描述了闺中女子的美丽和对自己容颜的关注。”蛾眉婉娈”形象地描绘出女子眉如蛾的形状,美丽动人;”香闺妇”则暗示了她在家中的娇媚形象。”揽镜看花”表现出她对自身美貌的自信和欣赏;”矜自顾”则显示了她对自己的高傲自尊。这两句直接描绘了女子的外貌和气质,为其后的情感发展打下基础。
- 第三句“同游偶上木兰船,拾得波间双尺素”:描绘了女子与友人同游的场景,以及偶然发现的珍贵物品——双卷的丝绢。这一情节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也体现了女子的机智和机敏。
- 接下来四句“殷勤浣手自开缄,知是辽阳迢递还”:进一步描绘了女子对这份来自远方的礼物的重视和珍惜,表达了她的期待和焦虑。”殷勤浣手”展示了她细心、周到的态度;”自开缄”则揭示了她对这份礼物的珍视;”知是辽阳迢递还”则暗示了她的孤独和等待。
- 第六句“夫戍远过鸭绿水,妾家近住凤凰山”:再次提及丈夫的远征,强调了他的远离;同时,也暗示了妻子的居住地点。”远过鸭绿水”表明丈夫已经到达很远的一个地方;”妾家近住凤凰山”则表明妻子的家园离战场很近。这种地理上的接近和距离上的遥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悲剧效果。
- 第七至第十句“凤凰山上花尚发,鸭绿江边风渐寒”:通过描写凤凰山的花盛开和江边的风渐冷,象征了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这种自然景物的变化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感受。
- 第十二句“落叶情随秋滚滚,捣衣心逐月漫漫”: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落叶与秋天联系起来,将情感与月亮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和空间流转的无奈感和孤独感。
- 最后两句“月转西厢移北斗,砧杵连绵夜良久”:通过描绘月亮转动的位置和夜晚砧杵的声音,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孤独的氛围。”月转西厢”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到来;”砧杵连绵”则描绘了夜晚的劳作场景,突出了生活的艰辛。
- 最后一联“还将宝带结同心,自向罗幛甘独守”:表达了主人公对于爱情的承诺和坚守,展现了她对于爱情的执着和坚定。”还将宝带结同心”意味着她愿意用自己的方式维护这段感情;”自向罗幛甘独守”则表明她愿意独自一人承受这份情感的重量。
- 最后两句“罗帏宝带宛垂垂,却耐青春长别离”:通过使用“宛垂垂”这样的形容词,强调了宝带和罗帏的美丽与哀伤。同时,”却耐青春长别离”则暗示了尽管有美好的回忆和陪伴,但青春的时光却总是令人遗憾地流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女子在丈夫远行后的孤独、寂寞和相思之情。诗中的自然景物、情感表达和生活场景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感人肺腑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