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期闻磬,觉有深悲。
召而问诸,母子仳离。
杀人者死,父怨匪追。
母输官酿,三年于斯。
量所以赎,贫莫为赀。
身又公役,曷遂我私。
悠悠长夜,痛结肝脾。
心固非臂,臂非木椎。
悲存乎心,木石应之。
奈何一气,形隔而亏。
忿生衷隐,渐至交夷。
有亲靡孝,有子弗慈。
招谗维本,召弑实基。
明明恩纪,忍底沦澌。
侧闻是事,如何弗思。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共四句。下面是对每句话的解释:

子期闻磬,觉有深悲。(子期听到磬声时,感到深深的悲痛。)

召而问诸,母子仳离。(召见他们后,发现母亲和孩子已经分开了。)

杀人者死,父怨匪追。(如果杀了人,那么父亲怨恨也就无法追究了。)

母输官酿,三年于斯。(母亲被送到官府酿酒,已经有三年了。)

量所以赎,贫莫为赀。(衡量自己能用什么来赎罪,却连一点钱也没有。)

身又公役,曷遂我私。(身体又被征为公役,哪还有什么私人时间呢?)

悠悠长夜,痛结肝脾。(漫长而无眠的夜晚,痛苦深深地凝结在肝脏和脾脏上。)

心固非臂,臂非木椎。(心脏本来就不是木头做的,手臂也不是木头做的。)

悲存乎心,木石应之。(内心的悲哀依然存在,就像木头石头一样。)

奈何一气,形隔而亏。(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形体之间隔着一道伤痕而受损。)

忿生衷隐,渐至交夷。(愤怒在心里积累,逐渐发展到相互攻击的地步。)

有亲靡孝,有子弗慈。(有亲人却不孝顺,有儿子却不慈爱。)

招谗维本,召弑实基。(招引奸言是根本原因,召来杀父是实际基础。)

明明恩纪,忍底沦澌。(明明知道恩情的重要,怎么忍心让它消失呢?)

侧闻是事,如何弗思。(侧面听说这件事,怎么能不思考呢?)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对家庭悲剧的深切同情与哀叹的诗歌。诗中通过一系列描绘和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亲情破碎、家庭不幸的沉痛感受。通过对事件的回顾和反思,诗人揭示了社会黑暗面对无辜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以及这种不公现象对人们心灵的伤害。

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如“母输官酿”指的是母亲被强制送往官府酿酒,而“身又公役”则表明了自己也被征为公役,生活无自由可言。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件,诗人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残酷现实。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亲情的无奈和悲哀,以及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诗人还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如“悠悠长夜”,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无尽的思念;“心固非臂,臂非木椎”,则通过对比,强调了内心情感的重要性和外在行动的无力。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的不幸遭遇,更揭示了整个社会的不公和冷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