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湿前朝雨,凄凉今夜风。
秋声先蟋蟀,露气到梧桐。
顿觉絺衣薄,尤怜旅橐空。
潞河问舟楫,明月向吴中。
【注释】
客中立秋:在旅途中遇到秋天。客,旅居。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
蒸湿前朝雨:指前朝留下的积水。蒸,热气。
凄凉今夜风:指今夜的凉意。
秋声先蟋蟀:蟋蟀是秋天的象征。
露气到梧桐:露珠滴落在梧桐树上。
顿觉絺衣薄:立刻感到衣服变薄了。絺(chī),细葛布,这里泛指夏衣。
尤怜旅橐空:尤其可怜行李空空。
潞河问舟楫:在潞河询问渡船。潞河,即今北京通县北运河。
明月向吴中:月亮照着吴地。吴地,泛指长江下游一带地区。
赏析:
这是一首羁旅思乡之作。诗人在旅途中遇到初秋时节, 触景生情,感慨系之, 写下了这首小诗。
诗的前半部分写的是在旅途中遇到初秋时节的情景: 蒸湿前朝雨,凄凉今夜风。蒸湿,指前朝遗留下来的积水。前朝,指南宋灭亡以后, 南宋朝廷偏安于江南一隅。这里指金兵南犯后, 北宋王朝的遗民们被迫流离失所, 到处避难。他们看到前朝留下的积水, 自然会想到当年国破家亡的惨痛往事。凄切之情溢于言表。凄凉,形容心情悲苦,心境凄凉。今夜风,指秋风阵阵袭来,让人感到凄凉悲冷。
诗的后半部分写自己的感受: 秋声先蟋蟀,露气到梧桐。顿觉絺衣薄,尤怜旅橐空。秋声,指蟋蟀叫声。古人认为蟋蟀鸣叫,是秋天到来的信号。露气到梧桐,露水滴滴落到梧桐树上。到了秋天,天气渐凉,露水就凝结成珠,滴落下来。这里的“霜”字用得十分恰当。顿觉絺衣薄,立刻觉得身上的夏衣已经变得单薄。尤怜旅橐空,尤其可怜行李空空。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左传》上说:“囊无余帛, 緼无折新。”意思是说: 囊中的钱没有多余的, 粗布的衣服也没有新的。后来就用囊无余帛, 緼无折新来比喻钱财和物品非常缺乏。
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思乡之情: 潞河问舟楫, 明月向吴中。潞河,即今北京通县北运河。吴中,泛指长江下游一带地区。诗人想渡过潞河去吴地,但不知道渡船在哪里,只好遥望明月寄托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