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鸿终会稽,尧夫老雒阳。
生卒异厥处,达人何慨慷。
我本游汗漫,野鹤共翱翔。
今年六十九,鬓发同秋霜。
久𢬵厌世日,随地为坎藏。
烟云开翣旐,星月悬灯光。
形骸虽垒块,神气任徜徉。
慎勿泥世俗,启土携归乡。
生既耽五岳,死岂恋一方。
携归失我意,泉下徒悲伤。
此心常耿耿,鉴之有穹苍。
作诗比遗令,小子永勿忘。
注释:
豫戒:预先告诫。
念并:思念并记在心上。
梁鸿终会稽:梁鸿最终定居于会稽,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绍兴一带。
尧夫老雒阳: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晚年居住在洛阳。
生卒异厥处:生与死,不同的地方。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
汗漫:传说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所居之地,这里比喻自由自在的天地空间。
遨翔:飞翔的意思。
六十九:年龄。
𢬵:同“呕”,吐的意思。厌世日:厌倦世俗的生活。
坎藏:坟墓,指死亡。
烟云开翣(shà)旐(zhào):指人死后入土为安,用象征性的语言来表达对生死的看法。
星月悬灯光:指夜晚的天空,也暗喻生命的结束。
形骸虽垒块:指人的肉体虽然衰败,但精神却依然旺盛。
神气任徜徉:精神可以任意地遨游。
慎勿泥世俗,启土携归乡:千万不要沉湎于世俗的观念,否则将无法回到故乡。
耽五岳:迷恋五岳的美景。
泉下:指阴间或死者。
失我意:失去了我的意愿和想法。
此心常耿耿:这颗心常常充满忧愁。
鉴之有穹苍:如同明镜一样能够照见天空。
作诗比遗令:写一首诗作为对儿子的嘱托。
小子:对年轻人的称呼。
永勿忘:永远不要忘记。
赏析:
这首《豫戒诗》是一首给儿子的劝诫诗,通过描述自己一生的经历和感受,来告诉儿子要珍惜生命、追求自由、超越生死。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富有哲理性。
首句“豫戒诗寄儿祖念并诸亲友”是这首诗的开头,意为提前警告儿子,要铭记祖辈的教诲,同时也要记住所有的亲友。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厚谊。
接下来的几句,作者回忆了自己的一生,从年轻时的自由自在,到老年时的厌倦世俗的生活。这中间的变化,不仅仅是岁月的痕迹,更是人生经验的积累。而作者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他已经看透了世间的纷扰,达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这种境界,既是一种生活的享受,也是一种精神的追求。
接下来的句子:“我本游汗漫,野鹤共翱翔。”意思是说,我曾经像野鹤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在广阔的天地之间。这里的“汗漫”,可以理解为无边无际的空间,也可以理解为无尽的追求。而“野鹤”则是一种高洁的象征,代表着作者追求自由、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诗中的主人公又回到了现实,感叹自己的年纪已大,头发已经斑白。这种感慨,不仅仅是对时间的流逝的无奈,更是一种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他明白,尽管岁月无情,但只要内心强大,就能够抵御一切。
接下来的句子:“今年六十九,鬓发同秋霜。”进一步强调了岁月对人生的影响。六十岁,正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身体开始衰老的阶段。然而,这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只有正视衰老,才能够更加珍惜生命,更加热爱生活。
接下来的句子:“久𢬵厌世日,随地为坎藏。”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对世事的态度。他已经不再关注世俗的繁华和名利,而是选择在任何地方安息。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也是一种对生死淡然的态度。这种态度,既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也是一种心灵的解脱。
诗中描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烟云开翣旐,星月悬灯光。”这是一幅生动的画面:烟云缭绕,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向另一个世界的门;星辰闪烁,仿佛悬挂在空中的一盏明灯。这些画面,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留恋。
诗中的主人公以一句“形骸虽垒块,神气任徜徉。”结束了这首诗的写作。这句诗的意思是:尽管我的形体已经衰老不堪,但我的精神却依然旺盛。这是一种超越生死的境界,也是一种对生命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生命、时间、自然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他告诉我们,无论生命如何变迁,我们都应该珍惜每一个瞬间,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自由。同时,他也提醒我们,面对死亡,我们不应该感到恐惧和不安,而是要以一种豁达的心态去接受它、去理解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活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