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有臧坚,矫矫男子。
战获齐侯,唁使无死。
其谁实来,夙沙卫氏。
事近刑臣,义烈所耻。
君命祗辱,曷礼于士。
抉伤而亡,懦者兴起。
安得若人,砥此颓靡。

【注释】

鲁国有个叫臧坚的人,是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

在作战中俘获齐侯,慰问使者却不要他死去。

是谁前来增援?原来是夙沙卫氏。

事情近于刑臣,这是义烈所耻的行为。

君王的命令只辱没我,怎么用礼节对待士人?

剜伤而亡,胆怯者兴起。

怎能得到像这样的人,砥砺这种颓靡之风?

【赏析】

本诗是作者对鲁有臧坚的赞美。臧坚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将领,以勇敢善战著称。这首诗赞扬了他“矫矫男子”的形象。诗中通过描写他在战争中的表现和战后的表现,表达了对臧坚的敬仰之情。

首句“鲁有臧坚,矫矫男子”,直接点明了臧坚的身份和特点。“矫矫”一词用来形容男子汉的威武、英俊,突出了臧坚的英勇形象。接下来三句“战获齐侯,唁使无死。其谁实来,夙沙卫氏。事近刑臣,义烈所耻”,具体描述了臧坚在战场上的表现。他在战斗中俘获了齐国的君主,并慰问使者不要他们死去。这一举动展现了他的英勇无畏和对敌人的仁慈。然而,这背后的原因却是由于“事近刑臣”。这说明臧坚虽然表现出色,但他的行为却受到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评判,被看作是不道德的行为。因此,他在事后受到了惩罚。

最后两句“君命祗辱,曷礼于士;抉伤而亡,懦者兴起。安得若人,砥此颓靡”则是对臧坚人格的高度评价。他接受了君王的命令,但却拒绝了与士兵一同去死的待遇。这种高尚的品德和对士兵的关怀,使得懦者受到鼓舞。然而,臧坚最终因伤势严重而牺牲。他的行为和精神成为了后人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整首诗通过对臧坚事迹的叙述和对其品质的评价,表达了诗人对臧坚的敬仰之情和对社会风气的关注。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道德和英雄行为的看法和评价,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启示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