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州三百里,非远亦堪悲。
世难依人地,家贫为养时。
路边云是石,马上檄兼诗。
知有神明宰,无劳理茧丝。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阅读选项,最后结合整首诗的意境、主题以及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春州三百里,非远亦堪悲”,诗人送别友人时,面对的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春州离阳春郡有三百里之遥,虽然不是非常遥远,但路途中的风景仍然令人感到悲伤。这两句写出了送别的地点是春州与阳春郡之间的一段路程,虽不算长却充满情感。“非远”点明送行地点不远;“亦堪悲”说明诗人心情的沉重。

“世难依人地,家贫为养时”,诗人用反诘句式,表明自己的处境十分艰难,无法依靠亲人。“世难依人地”指社会环境艰苦,不能依靠家人,而“家贫为养时”则指家境贫困,无法维持生活。这两句写自己的困境:既无亲朋可依托,又家境贫困,生计艰难,难以自给。

“路边云是石,马上檄兼诗”,诗人在送别友人的时候,忽然想到路边的石头仿佛像天上的云朵;于是诗人从马上拿出檄文,一边吟诵着诗篇,一边继续向前赶路。这里,诗人巧妙地把路边的石头比喻为天上的云朵;将檄文比作诗篇;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知有神明宰,无劳理茧丝”,诗人知道神明能主宰一切,用不着自己去处理那些蚕丝之类的琐事。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面对生死离别时的豁达心态。

【答案】

(1)春州三百里,非远亦堪悲。(2)世难依人地,家贫为养时。(3)路边云是石,马上檄兼诗。(4)知有神明宰,无劳理茧丝。(5)赏析:首联写送别的地点是春州与阳春郡之间的一段路程,虽不算长却充满情感。颔联点明自己的处境十分艰难,无法依靠家人。颈联巧妙地把路边的石头比喻为天上的云朵;将檄文比作诗篇;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尾联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面对生死离别时的豁达心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