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风暖鹧鸪啼,山下梅花客未迷。
十里娇歌传玉笛,一竿残月泊沙堤。
生存华屋人何处,营垒清秋马独嘶。
扶醉西州他日路,潘郎怀旧岂堪题。
西樵旅怀五首其一罗浮风暖鹧鸪啼,山下梅花客未迷。
十里娇歌传玉笛,一竿残月泊沙堤。
生存华屋人何处,营垒清秋马独嘶。
扶醉西州他日路,潘郎怀旧岂堪题。
注释:西樵旅怀五首其一是陈恭尹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描绘了诗人在游览罗浮山时所见到的景象。诗中写道“罗浮风暖鹧鸪啼”,意味着罗浮山上的风温暖而和煦,使得鹧鸪鸟都开始啼叫;“山下梅花客未迷”则表明尽管是在山下,但梅花盛开的景象并未让诗人感到迷惑或迷失方向。
译文:
罗浮山风暖和,鹧鸪鸟啼叫,山下的梅花开得正盛,然而我这个游客并没有被美景迷住。十里之外传来清脆的歌声,是有人吹奏着玉笛;而在一竿竹下,残留的月亮静静地洒落在沙滩上。
赏析:
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体验。首先,“罗浮风暖鹧鸪啼”不仅传达了季节的变迁,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接着,“山下梅花客未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与内心的宁静。最后两句则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道路的展望,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明代诗歌中难得的佳作。
陈恭尹(1631-1700),字元孝,号半峰,广东广州府顺德县人,清代诗人、学者,岭南三大儒之一的陈献章之子。他出生于官宦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博学多才。曾历任翰林院检讨、国子监祭酒、广东按察使等职。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西樵旅怀五首 其一》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陈恭尹的作品之一。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较为复杂,涉及到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等因素。据史料记载,陈恭尹曾在明朝末年担任过翰林院检讨、国子监祭酒等职务,后因政见不合而辞官归隐。在这段期间里,他游历了许多地方,对自然风光有着深刻的感悟和独特的体验。因此,他在晚年选择隐居山林,以诗会友,创作了大量反映自己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念的作品。《西樵旅怀五首 其一》便是其中一首,通过描绘山水之美来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