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噪莺鸣在四邻,鬓毛羞与岁争新。
山妻漉酒相娱老,稚子牵衣出拜人。
道不偶时聊自放,诗非繇命莫教贫。
可能更得闲无事,三十六回春草春。

【注释】

丙午岁:指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道不偶时:意谓命运不合,仕途不顺。聊自放:聊且放纵自己,无所拘束。繇命:由人安排,指命运不由自己掌握。

【译文】

鹊鸟叫,黄莺鸣,在四周邻家闹哄哄。我的头发因与时光争新而变白了。山里妻子用米汁酿制美酒,来慰养老人;小孩牵着小手出来拜见客人。我的命运不好,只好姑且放任自己;诗歌不是我所擅长的,就不去写诗了。也许可以闲适无事地度过这美好的春天,让那春草长得茂盛繁茂。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中和元年(881年)初春写的。诗人借咏春抒发了壮志不展、报国无门的愤懑不平之感,同时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联“鹊噪莺鸣在四邻,鬓毛羞与岁争新”。开篇即点出时间是中和元年的春节。“雀噪”两句以景起兴。“雀噪”二字,既写春声,又衬心情。“莺啼”二字,既写春光,又显愁绪。“鬓毛”两句是说,我的头发已经斑白,同岁月较量也失去了青春光彩,可见年高有为已不可能了。这是说,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

颔联“山妻漉酒相娱老,稚子牵衣出拜人”。颈联“道不偶时聊自放,诗非繇命莫教贫”。尾联“可能更得闲无事,三十六回春草春”。

前四句描写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生活图景,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和向往。“道不偶时聊自放”表明作者虽然仕途不顺,但却能随遇而安,自我解脱。“诗非繇命莫教贫”则表明作者虽然命运不佳,但只要自己努力,也能摆脱贫困的困扰。后四句则是作者对自己命运的思考和感慨。“可能更得闲无事”表明作者希望能够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去欣赏大自然的美好。“三十六回春草春”则是说春天的景色是多么迷人啊!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恬静优美,富有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