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塘千尺在堂阴,一片春虫语渐深。
出蛰惊雷喧昨夜,洗兵疏雨过前林。
希微拟共寒更转,断续如知座客吟。
况是将军铃阁下,闻声倍切式蛙心。

【注释】

方塘:方形的池塘。千尺:一尺约合一里,所以千尺即一里;这里形容池塘水面宽阔。堂阴:庭中的阴凉处。

一片春虫语渐深:一片春虫的声音渐渐变得深沉了。

出蛰:昆虫冬眠后出来活动。惊雷:霹雳声。喧:声音大而杂乱。昨夜:昨晚。疏雨:细雨。前林:前面的树林。

希微:微明的样子。拟:将要。寒更:冷更,即夜半时分。转:转动,指变化。断续:断断续续。如知:好像知道。座客:坐客。吟:吟咏。

式(yǎo)蛙心:蛙鸣之声,这里比喻诗人的心声。式:通“志”,记载的意思。

【译文】

庭院中那方塘宽广无边,在堂屋的阴暗处静静地流淌,一片春虫低语着,声音渐渐地变得低沉了。

昨夜一声春雷划破沉寂,打破了冬眠昆虫的世界,细雨洒落于树木间,洗去兵甲,又归于宁静。

天色将晚,天边余晖微弱,仿佛要和寒冷的夜空融为一体,蟋蟀的鸣叫似乎也随着夜幕一起转过了头。

座上宾客们或断续地吟咏,仿佛能听懂诗人心中的思绪。

尤其是将军的座下,听到那蛙鸣声更加让人心神激荡。

【赏析】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2),是陆游在临安为枢密院编修官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意境幽远清丽,富有韵味。

首联写春夜的景色,以”方塘千尺”写庭中池水广阔,”在堂阴”写池塘在厅堂的阴凉之处,用词简淡自然;”一片春虫语渐深”写池塘中春夜的虫鸣声渐渐深沉,渲染了一个静谧、幽深、寂静的氛围。

颔联写春夜的虫鸣声和雷雨交加的景象,从侧面烘托出了夜的深沉和寂静。

颈联写天边的残阳如微光般暗淡,似乎即将融入夜色之中,诗人仿佛听到了蟋蟀的叫声,仿佛看到了蟋蟀的身影,这是诗人的主观想象。

尾联写诗人听到蝉鸣声而心情激动,因为那是他内心深处的声音,是他想要表达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描绘出了一个宁静、幽深、寂静的春天夜晚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