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泊端溪共醉歌,霜天凉月映藤蓑。
数茎鹤发生来早,千里鱼书别后多。
已付形骸同土木,尚劳心力纪关河。
终篇不觉逌然笑,壮志真惭马伏波。

诗句释义

1 曾泊端溪共醉歌,霜天凉月映藤蓑:此句描绘了诗人在端溪边与友人共同畅饮、吟咏的情景。端溪可能位于广东或江西一带,一个著名的旅游或文化胜地。霜天和凉月暗示了季节和时间,可能是秋天的夜晚。藤蓑是古代的一种用藤条编制的雨衣,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服饰或环境。

  1. 数茎鹤发生来早,千里鱼书别后多:这句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数茎鹤发”可能指的是头发稀疏或白发,暗喻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千里鱼书”则是一种书信,通过鱼类传书,象征着信息的遥远和传递的艰难。

  2. 已付形骸同土木,尚劳心力纪关河: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思考。”同土木”意味着生命如同泥土一般,平凡而不可避免;”心力纪关河”则指记录或管理国家的事务,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

  3. 终篇不觉逌然笑,壮志真惭马伏波:最后两句是诗人的自我反思。”逌然笑”可能表示在诗歌写作过程中的轻松和愉悦,也可能是对某种心境的形容;”马伏波”指的是东汉名将马援,因战功显赫而被后人誉为“马伏波”,此处可能用来反衬诗人的谦逊和自我评价。

    译文

    曾一起在端溪边饮酒作乐,秋夜的寒月下藤蓑被霜打湿。几根白头发早早地出现,千里之外寄送的书信因为距离而增多。我已把身体交给了大地和建筑,依然辛勤地记录着国家的大事。在诗歌的结尾不知不觉地笑了,心中真的惭愧于马援那样的英雄。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与友人的聚会以及自己的创作过程,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和国家的责任感,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谦虚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