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频添不自休,杜门终日事穷搜。
三千高第中分鲁,七略群书总萃刘。
未拟河汾还献策,无妨匡鼎亦封侯。
生来年齿差相若,经学于君逊一筹。

【注释】

  1. 刘显之:人名,作者的朋友或门生。
  2. 杜门:闭门不出。穷搜:穷尽所求。
  3. 三千高第:指科举中试的数目之多,这里泛指众多。鲁:鲁国,古国名,位于今山东。
  4. 七略:古代书名,由七部典籍组成,即《易》、《书》、《诗》、《礼》、《乐》、《春、夏、秋、冬》等。总萃:全部汇集。
  5. 未拟:不想。河汾:地名,在今山西境内。《汉书·郊祀志》载,汉武帝曾巡行河汾之间,祭后土。献策:献计献策。
  6. 匡鼎:匡衡,字稚圭,东汉时期人。曾为大司马大将军匡衡下属,因有匡辅社稷之意,故称匡鼎。亦封侯:也被封侯,意指功高震主。
  7. 年齿差相若:指年纪相差不大。
  8. 经学于君逊一筹:意思是你(刘显之)的经学比我差一筹。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既表达了对友人刘显之的祝贺之情,又流露出自己仕途不顺的抑郁心情。
    首句“白发频添不自休”,诗人感叹自己的白发日增而未能停止进取之心。第二句“杜门终日事穷搜”写诗人闭户读书,苦心钻研,以期有所成就。第三句“三千高第中分鲁,七略群书总萃刘”则是说在众多的科举考试中,刘显之独占鳌头,其才华与学问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第四句“未拟河汾还献策,无妨匡鼎亦封侯”,诗人表示虽然自己没有参与献策,但也能辅佐君王治理国家,封侯拜将也是有可能的。最后一句“生来年齿差相若,经学于君逊一筹”,则是说两人年龄相仿,学识上却各有所长,诗人认为自己在这方面不如刘显之。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个人前途的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