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眼朝来已渐增,小桥流水不曾冰。
百年短褐冲残腊,半日闲身对定僧。
疏磬出林风断续,寒云依岫晚崚嶒。
渊明未得陶然醉,即事成诗似未能。
【注释】
(1)东林:指南京的东林寺,是明朝著名的净土宗寺院。
重修社事:重新修建佛社的事。能字:即“僧”。
(2)柳眼:柳叶初生时,形如眼睛。
(3)百年短褐(hè):穿用百年制的粗布短衣。
(4)冲残腊:冲去旧年的寒意。
(5)定僧:打坐念经的和尚。
(6)断续:形容风声断断续续。
(7)晚崚嶒(lěng róng):傍晚时分,山峰高峻、陡峭。
(8)渊明:陶渊明,字元亮,东晋诗人,以田园生活和饮酒诗著称。
【赏析】
本诗写于崇祯十一年春,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来临时,东林寺周围的景色:柳叶刚刚长出嫩芽,小桥流水潺潺不断;寒冬过后,人们换上了新衣,闲适地在寺庙里打坐念经;风声断断续续地吹过树林,云雾缭绕着山峦,夕阳斜照,山峰显得更加峻峭高耸。全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首联:“柳眼朝来已渐增,小桥流水不曾冰。” 诗人描绘了清晨的景象,柳叶已经长出了新芽,小桥上流淌着清澈的溪水,没有结冰。这两句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颔联:“百年短褐冲残腊,半日闲身对定僧。” 诗人继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人们换上了新衣,闲适地在寺庙里打坐念经。这两句诗表现了人们的生活状态,人们在春天里享受悠闲的时光。
颈联:“疏磬出林风断续,寒云依岫晚崚嶒。”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风吹过树林,发出阵阵响声;云彩在山上缭绕,傍晚时分更加峻峭高耸。这两句诗表现出了春天的宁静与美丽。
尾联:“渊明未得陶然醉,即事成诗似未能。” 诗人最后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虽然陶渊明能够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但是在这个春天里,他却不能像自己一样尽情享受春天的美酒。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自己无法完全融入这个春天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