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消长似江潮,谁肯诗篇问寂寥。
已识盖公曾避舍,悬知召伯有膏苗。
铁桥东去非无路,铜柱南来尚可标。
出处料君应早定,浮云不复叹风飘。
次韵答姚叔烟见赠四首
西湖曾寓两高峰,绕郭湖山几万重。
伍相怒涛浮白马,弘农遗梦忆鸿门。
铁桥东去非无路,铜柱南来尚可标。
出处料君应早定,浮云不复叹风飘。
注释与赏析
第一首:
西湖曾寓两高峰,绕郭湖山几万重。
注释: 西湖:指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曾寓:曾经居住。两高峰:指西湖的两个著名山峰—雷峰塔和保俶塔。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杭州西湖美景的深厚感情。西湖不仅自然风光迷人,而且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是文人墨客的灵感源泉。
第二首:
伍相怒涛浮白马,弘农遗梦忆鸿门。
注释: 伍相:指的是伍子胥,春秋时期的著名刺客和政治家。怒涛:形容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浮白马:传说中伍子胥在钱塘江边看到一只白马跃入波涛之中。弘农: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与楚汉之争中的鸿门宴地点相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诗人借伍子胥的故事,抒发了对英雄壮举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内心的感慨。
第三首:
铁桥东去非无路,铜柱南来尚可标。
注释: 铁桥:即钱塘江大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东去:向东延伸的道路。铜柱南来:指南宋时期设置的“铜柱”作为标志,以警示过往船只。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杭州交通发展的乐观态度。诗人相信随着基础设施的建设,钱塘江将更加畅通无阻,成为连接东西的重要通道。
第四首:
出处料君应早定,浮云不复叹风飘。
注释: 出处:比喻人的命运或前途。料君应有明确的判断,不再为世事变迁而感叹。
赏析: 此诗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人认为,只要心中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就不必为外界的风云变幻所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