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泉清接慧山,曾烹僧茗慰愁颜。
旧游似我他生事,新句逢君五岭间。
老去渐防风括括,春来长是雨潺潺。
不缘蜡屐能相过,蛛网柴门只自关。

【注释】

次答顾天石二首

第二泉清接慧山,曾烹僧茗慰愁颜。旧游似我他生事,新句逢君五岭间。

老去渐防风括括,春来长是雨潺潺。不缘蜡屐能相过,蛛网柴门只自关。

次答(yòng zhì):应和、回复,这里指诗人给友人的回信。顾天石:名不详,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乡。

译文:
泉流清冽,泉水清澈地与慧山相连,曾为僧人烹茶,以慰藉忧愁的心情。过去的游历仿佛发生在另一个生命里,而新的诗句在与友人相遇时,犹如穿越到了遥远的五岭之间。年岁已高,我渐渐学会防备风吹动衣衫的声响;春天到来时,总是伴随着绵绵细雨。由于我常穿用蜡烛制成的木屐,所以不能常常与友人相见,只能独自在家。
注释:

  1. 次答:回复。顾天石:名不详,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乡。
  2. 第二泉:指作者家附近的第二口山泉。
  3. 曾烹僧茗:曾为僧人烹茶,以慰藉忧愁的心情。
  4. 他生:另一生。
  5. 五岭:指广东的五岭山脉,这里代指远方。
  6. 风括括:被风吹动衣服的声音。
  7. 春来:春天来临。
  8. 蜡屐(ji ji):蜡烛做成的木履,即“屐”。
  9. 蛛网柴门:蜘蛛织成的网,柴门,指简陋的家居。
    赏析:
    这首七绝诗是一首赠人之作,通过描写山水之美、友情之深以及生活琐事,展现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次答”,表明这是一封回信,内容是对前一封信的回应。诗人在信中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描绘了家乡的自然美景。
    次句“第二泉清接慧山,曾烹僧茗慰愁颜。”描绘了家乡山泉的美丽景色以及诗人品尝僧人煮茶时的愉悦心情,以此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怀念和对友情的渴望。
    第三句“旧游似我他生事,新句逢君五岭间。”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游历的回忆以及对新诗创作的喜悦之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第四句“老去渐防风括括,春来长是雨潺潺。”描述了诗人因年岁增长而变得更加谨慎小心的生活状态,同时描绘了春天的风雨交加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两句“不缘蜡屐能相过,蛛网柴门只自关。”则表现了诗人因无法常与朋友相见而感到的遗憾与无奈。这里的“蜡屐”指的是一种用烛火取暖的木屐,象征着诗人无法常与朋友见面的原因。而“蛛网柴门”则描绘了诗人家的简陋环境,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之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