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甘为陇亩民,生来摧折不曾春。
易逢湘竹千年泪,难得桐江百尺纶。
道在沉冥宁作我,书传中论又何人。
清诗未厌千回读,更遣儿曹写绿筠。

白首甘为陇亩民,生来摧折不曾春

易逢湘竹千年泪,难得桐江百尺纶。

道在沉冥宁作我,书传中论又何人。

清诗未厌千回读,更遣儿曹写绿筠。

注释与赏析

白首甘为陇亩民,生来摧折不曾春

  • 注释:“白首”意味着年老,“甘为陇亩民”意指愿意过着简朴的生活,“摧折”形容命运多舛,“不曾春”表示一生未能如春天般绽放。
  • 赏析:诗人用“白首”和“陇亩民”表达了自己晚年的志向和生活态度,即使生活艰辛也不改初心,希望在田间劳作,过一种质朴无华的田园生活。

易逢湘竹千年泪,难得桐江百尺纶

  • 注释:“湘竹”是一种竹子,因其生长环境特殊,被赋予深厚的情感象征,“泪”比喻湘竹因风雨而落泪。桐江则是一条流经桐城的河流,“纶”指的是长线或钓丝,此处比喻人生追求的长线或目标。
  •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湘竹和桐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感慨以及人生的无常。湘竹虽历经风雨但依然坚韧,而桐江虽美却难以到达。诗人借此抒发了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和执着。

道在沉冥宁作我,书传中论又何人

  • 注释:“沉冥”是指隐居或潜心学问,“宁作我”表示选择隐逸的生活,“中论”指《中庸》一书,是儒家的重要著作,“又何人”意味着在学术上无人能超越自己。
  • 赏析:诗人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认为只有隐居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和精神寄托。同时,他也强调了自己的学术成就和对《中庸》的理解,认为自己在学术上无人能及。

清诗未厌千回读,更遣儿曹写绿筠

  • 注释:“清诗”指的是清新脱俗的诗歌,“未厌”表示不厌其烦地阅读、品味,“千回读”强调反复阅读的程度。“儿曹”指的是自己的子女们,“写绿筠”是指用竹子作为材料进行书写。
  • 赏析:诗人表达了对诗歌的喜爱和对文学创作的坚持,即使是自己的子女也鼓励他们学习文学创作,以竹子作为书写材料,寓意着文学的坚韧和纯洁。

译文

白首甘为陇亩民,生来摧折不曾春

  • 译文:到了老年,我甘愿做一个普通的农民,一生坎坷,从未像春天那样绽放光芒。

易逢湘竹千年泪,难得桐江百尺纶

  • 译文:湘竹虽然历经风吹雨打,却依旧坚韧;而桐江的流水清澈透明,却是难以企及的高远。

道在沉冥宁作我,书传中论又何人

  • 译文:我的志趣在于隐居山林,潜心学问,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独立;在学术上,我认为自己无人能超越。

清诗未厌千回读,更遣儿曹写绿筠

  • 译文:我对于清新脱俗的诗句总是百读不厌;同时,我也鼓励我的孩子们学习写作,将竹子作为笔,书写出属于自己的文字和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